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陈仲强谈"医改"后的看病问题:完善制度 保百姓健康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3-03-03 15:44:26 热度:999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做客中国经济网(闫微微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 张欣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今日做客“2013两会——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陈仲强表示,“医改”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政府主导机制的制定,让百姓公平公正的享有健康服务。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作为医务人员,陈仲强客观的分析了,目前百姓关心热议的话题。如医药分家后补足药品收入缺口的问题,社区医院无法缓解大医院拥挤,拒绝患者现象仍有发生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医药分家需要思考药品收入缺口问题
  以药养医是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这项政策的弊病是医疗费用控制不合理,在用药方面易出现问题。医药分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补充药品缺口也是关键问题。
  陈仲强介绍,以前为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药品加成。医药分家后,收入缺口的补充值得思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去探索寻找解决方法,北京市主要在朝阳、友谊等几家大医院做这方面的试点工作。
  当记者问及医药分家是否会导致医疗器械上涨时,陈仲强表示,近年医疗器械需求的增加,是由于大家的健康意识增强,有病及时就医,看病的人多消耗也会增加,无需担心。目前,在确保安全质量的条件下,院方是能够为患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医疗方案的。
  大医院拥挤是由于医疗差距和制度缺失
  在医保政策上,政府一直积极向社区倾斜,但病人仍涌向大医院。 仅以北京市来看,全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次数2008年为4143.3万人次,而2011年则继续上涨为5554.1万人次,增加了34%。
  陈仲强认为,社区医药与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专家团队的差距仍然不小。在制度上缺少就医选择的约束。“大医院和社区都可以就医,谁都愿意选择更好的。”
  陈仲强表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逐步缩小医疗差距,培养百姓信任的社区医生。机制上,建立分级就诊体系,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通过信息手段做好信息共享工作,使大医院和社区做好病人交接和跟踪治疗。
  救死扶伤或致规模小的医院瘫痪
  拒绝、推诿或拖延诊治无负担能力病人的现象备受当今社会诟病,但这样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陈仲强分析,其原因在于医疗救助体系存在缺陷,尤其是规模小的医院,运转资金脆弱,一旦发生欠费,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医院也觉得很苦恼。
  陈仲强认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医院应责无旁贷。但社会要建立保障体系,发生问题时可以有组织有机构,或是由保险制度来解决欠费问题。陈仲强表示,在上一届政协会议上曾有过提案,今后还要加强呼吁这方面的问题。
  访谈最后,陈仲强表示,我国医生的收入水平,远远没有体现医务工作者具有的劳动价值。
  医生的收入到底该是多少?陈仲强认为,需要寻找一个客观的做法。可根据各国医生所处的水平,其历史地位和现有的经济状况做界定。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