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3-26 17:59:58 热度:980
本报重庆讯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良明研究团队,经过6年的研究,发现了短时间的轻度低温可加强战伤、创伤休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进一步完善了战、创伤出血控制优先处理原则和处理规范,提出了器官功能保护的新措施。近日,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著名期刊《麻醉学》杂志上。
创伤失血休克是战、创伤常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约占战、创伤早期死亡的近50%。34%~50%的创伤死亡发生在伤后1小时以内,原因多为失血、休克。治疗性低温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近几年来在心脏骤停、颅脑损伤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存在诸如影响凝血功能和一些代谢酶的作用而备受争议。低体温对于尚未控制出血的出血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出血性休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弄清这些科学问题,对于提升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复苏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良明研究团队选择成年白鼠作为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以常温(37℃)/常压组、低温(34℃)/常压组、常温/低压组、低温/低压组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与常压复苏比较,低压复苏可显著减少限制性液体复苏阶段的液体输注量,轻度低温可进一步减少低压复苏所需液体量,降低出血量。两低压复苏组的出血量仅比休克末增加2%和13%,而两常压复苏组(80mmHg)的出血量分别为43%和59%。常压复苏组的红细胞比容在各个观察阶段显著减少,而低压复苏组减少不明显。与常温常压复苏组比较,低温联合低压复苏组能更好地增加动物的存活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包括小肠的屏障功能、肝肾功能、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功能。低温低压组的血浆D-乳酸水平、ALT、AST、T-bil、BUN和Scr的浓度显著低于常压常温组、常压低温组和低压常温组,几乎接近正常水平;肝、肾和肠的线粒体功能基本接近于正常水平。
结果显示,出血控制前,在低压复苏期间,短时轻度低温有利于低压复苏,低温能帮助减少血液丢失,减少氧耗和肝、肾、肠损害,并保护线粒体功能和机体能量代谢功能,为及时有效控制出血和保护器官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论据。
据悉,该研究团队率先系统地提出了战、创伤休克早期救治(战、创伤非控制性出血休克经彻底止血前和止血后)液体复苏的新观点,制定出战、创伤出血控制优先处理原则,提出了战、创伤休克器官功能保护的新措施。
(邹争春)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5
2025-05-04
2025-04-28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