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13-05-13 07:35:29 热度:1016
湖北日报讯 记者余瑾毅 通讯员刘大学 周传燕
2009年前,武汉的“中华老字号”——马应龙药业集团的医学博士只有一个“光杆司令”;如今,同样还是造药,引来的医学博士已有7人。
一个制药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为何几年内让多位博士留汉。马应龙公司揭开谜底,没有诀窍,一是靠洪山区资金补助,二是靠师傅传帮带,让徒弟们迅速登上成长的平台。
湖北公交车车载电视、商圈户外电子屏上,常播着这样一幅画面:一只大熊猫没了黑眼圈,十分滑稽可爱,它悻悻地说,因为擦了马应龙八宝眼霜。从做痔疮膏到做药妆,实现这一跨界的,正是马应龙集团引进的博士团队。
团队的领队人是研发总经理严常开,2009年时,马应龙从事研发的医学博士只有严常开一人。这让公司领导时常心焦,制药是高科技的竞争,连博士都引不来,谈何竞争?想方设法也要把人留下来。
2009年,一位医药学博士毕业生周道年来到马应龙应聘。当时周道年已被广东、浙江、湖南三地高校看中,到马应龙只是想多个选择。
公司当即表示,由老师傅严常开亲自授徒,让周道年“挑大梁”,以后可全权负责组建博士后工作站,并可有自己独立的研发课题,集团还可配备两名硕士助手。集团也承诺,为周道年提供一室一厅的宿舍,可免费使用,并开出让人心动的年薪。
“没想到马应龙肯提供如此大的平台供自己施展才华,这是莫大的信任和认可。”周道年说,“留下绝不仅是看中薪酬。和当老师相比,用所学研发出新药,对博士最具吸引力。”
周道年坦言,虽在大学学了许多药学理论和方法,但对市场、药品研发方案、生产工艺等问题并不熟悉。严常开手把手指点,集团对创新科研失败的小组,也不会苛责。现在,周道年已成师傅,带着5位“学生”已研制出治疗湿疹的“八宝”新方。
今年,洪山区为严常开建起个人工作室,提供百万元的研发补贴,由严常开“手把手”带6位医药学博士、20位硕士创新攻关,不但留住且要培养出更多高徒。
严常开说,留住人才得让他们有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如今,马应龙每年会引来1名博士,这一速度在武汉各大药企中罕见。
高徒们也为“老字号”注入活力。目前,严常开团队开展的新药项目研究近20项,其中研发药妆产品20余项。
431年历史的老字号生机勃勃。去年,马应龙销售收入1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6%,品牌价值超过70亿元。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7-02
2025-06-21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