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400、80%、51.95%,提高!“数”读“组团式”医疗援藏发展新成就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25-08-20 22:15:53 热度:45

  央视网消息:2015年8月,中组部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10年间,全国对口支援省份203家医院选派2000余名专家,通过“以院包科”“师傅带徒弟”“专家带骨干”等机制支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

2025082014455660503.png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区外,记者遇到了等待做手术的两位小朋友,8岁的扎西姆和10岁的吉措姆。他们来自海拔4600多米的那曲牧区。作为2025年西藏自治区第二批先心病筛查出的患者,他们马上要接受免费先心病治疗。

2025082014460619893.png

  徐亮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派驻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专家,也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他介绍,西藏地处高原缺氧环境,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比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前,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先心病患儿难以早期发现,往往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即使发现了也需要到北京、上海等医疗水平发达地区进行手术。

2025082014461354288.png

  在援藏医生和西藏当地医疗人才共同努力下,西藏构建起“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医院直审—医保结算—财政兜底”,确保免费救治政策落地。扎西姆和吉措姆这次的手术都是零自付。

2025082014462246148.png

  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两位小患者状态良好回到了病房。

  10年来,在“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的带领下,西藏400多种较大疾病患者不出藏就能治疗。

  西藏县域内就诊率超过80%

2025082014464660687.png

  此外,西藏自治区从2019年开始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72个县(区)中心医院成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援藏医生定期下派帮扶。目前,西藏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达51.95%。基本实现了高原群众大病不出藏,小病不离乡的目标。

  “以院包科”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据了解,和过去“零散选派”的支援方式不同,2015年开始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把支援省份优质的医疗人才队伍,结合当地实际的就医需求有机组团、选派支援。

2025082014465542456.png

  比如,北京天坛医院派出的专家负责对口支援的西藏当地医院神内、神外、脑肿瘤等一系列学科的建设。北京儿童医院则负责把对口支援医院的危、急、重、特的儿科疾病治疗能力全面提升。

  从“输血”到“造血”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据了解,“组团式”医疗援藏“以院包科”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发挥援藏医疗专家的“造血”功能。也就是说,这可以让西藏本地医疗机构中原本薄弱甚至空缺的临床科室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2025082014470532756.png

  藏族女孩杰吉患有肌张力障碍,由于脑内的苍白球核团异常导致患者身体蜷缩,丧失语言功能和活动能力。当时,西藏当地医疗机构神经学科发展比较滞后,无法治疗此类疾病。杰吉辗转来到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安装了脑起搏器。近年来,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组团式”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神经学科的建设,杰吉不需要再跑到北京,通过5G远程会诊平台,杰吉的手术医生远程给她进行了脑起搏器调试。

2025082014472654986.png

  拉萨市人民医院是北京市属医院“组团式”支援的定点医疗机构。10年间,为当地打造出了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在刚刚建成一年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13岁的亚噶哇因为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正在这里接受治疗。

2025082014474080027.png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不仅把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带到雪域高原,还将藏医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藏医药的临床价值。

2025082014480134790.png

  北京中医医院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医生李享介绍,中医跟藏医都隶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从本质上来说有相似相通之处。接下来,他们把临床疗效形成一个标准和共识,为当地百姓提供具有自己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