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24 08:30:23 热度:4980
——我国放宽社会资本办医门槛6条措施。CFP供图
阅读提示
近期,一名医师自曝申请开办诊所自由执业8年间,不断被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玻璃门”撞得头晕眼花的种种经历,读来令人感慨。
国家和各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和举措不断推出,社会资本办医迎来了春天。然而,社会资本办医撞上的“玻璃门”、“天花板”仍然不少。
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不能在同一政策和法律及制度平台上公平竞争,甚至生存空间都受到限制,这就使得鼓励倡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落地的响动,远远低于政策纷纷出台的热闹程度。
本期我们邀请社会办医当事者、相关管理者及专家,细数目前社会资本办医还有哪些“玻璃门”,并为破除这些障碍贡献他们的真知灼见。相信在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基本到位,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当前社会资本办医存在的一些羁绊会很快被逐一清除。
摆现象1
“进门”就是这么难
山东省民营医院协会副会长 王 苏
难在管办不分 由于医疗资源是一个相对的定量,如果民营医疗机构增多,就会分流一部分原本属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公立医院院长兼任卫生行政职务,因此,当公立医院的利益受到民营冲击时,他们首先保护的一定是公立医院。
难在“不信任” 民营医院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医务人员老少不均,短期内医疗服务质量无法同公立医院相比,因此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民营医疗机构信任度不大,担心出事,干脆就不准入,没有立法,也无章可循,两年批不下来一所医院很正常。
难在准备不足 来自民间的投资者有些没办过医院,以为有了钱什么都好干。他们认为,办医院就像开超市一样,找来几个人就可以开业。他们并不知道,办医院非常专业。因为没有思想准备,很多人在办手续的过程中就蒙了,自己感到很难,难免会迁怒于政府的准入门槛太高。
两年跑完手续不算长 以开办一家营利性专科医院为例,首先要先找院址,从县区卫生局申请,经过区域规划(在这一环节上可能就卡住了),符合规划的会让递材料。之后到市级卫生局,同样要几个月的研究时间。再就到省里备案,之后才能批准建批书,而后盖房子或者租房子、买设备、聘用医疗人才,卫生主管部门再召集专家来院评估验收,合格后才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然后,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再到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税务局、环保局办理一系列证件后才能开始营业。整个过程下来,两年不算长。
2025-07-21
2025-07-1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