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专家认为: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不宜改变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2-25 01:07:22 热度:865

  本报讯  (记者陈  飞)近期媒体连续报道多例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有媒体因此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提出质疑,建议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时间推后,希望由此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对此,有关专家12月23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不宜改变现有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目前我国免疫规划中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0,1,6”,即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和6个月左右接种第二针、第三针。第一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因此有人提出,如果检查明确母亲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是否可以推迟乙肝疫苗接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卓家同表示,很多乙肝病毒感染除了源于母婴垂直传播外,还有不少是儿童早期的感染,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90%以上的人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因此,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非常重要,“越早越好”是重要原则。目前我国的乙肝疫苗“0,1,6”接种程序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几十年实践制定的,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接种程序一致。
  卓家同介绍,确实有一些国家在执行“0,1,6”接种程序时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允许推后,但这是在其乙肝病毒人群感染率非常低、感染风险非常低的情况下实行的,对于我们这样乙肝高流行国家不适用,一旦放松将会导致感染率反弹。
  卓家同说,研究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相当一部分发生在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中,因此对于没有母婴传播风险、患有维生素K缺乏症的婴儿,是否可以讨论将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推后,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
  据介绍,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婴儿的皮肤、黏膜、内脏等出血,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死亡,而疫苗接种等过程中的针刺可能刺激出血情况的发生。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