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乡医纪事:患癌村医叫儿回村接班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5-18 23:13:17 热度:819

●张忠田

  他,35年如一日,走在田间地头,为8个自然村的1892位村民寻医问药。
  他,患了癌症,但依然坚持为村民看病,并动员儿子、儿媳放弃城里的工作回村接班。
  他,就是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的乡村医生刘庆民。

  村民说:“从来没听他说过有事过不来。”
  隈泉庄村坐落于老寨山脚下,8个自然村分散在远近20几个山头。
  从1979年开始,刘庆民便在这里当起了村医。不论狂风暴雨、黑夜静寂或是路途崎岖,他总是24小时随时出诊。8个自然村的495户人家,每户他都去过,至今骑坏了6辆自行车、7辆摩托车。
  刘家坊村村民刘山奇已经记不清刘庆民第一次给他看病是什么时候,但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我心脏不好,每次不舒服了就给刘大夫打电话。多少年了,从来没听他说过有事过不来”。
  今年2月5日,山村已被皑皑白雪覆盖。凌晨1点多,三合寨村69岁的老人侯玉刚突然头晕、喘不上来气,赶紧给刘庆民打电话。简单问明病情后,刘庆民穿上大衣,背上急诊包,就往3里外的三合寨村赶。雪太厚,不能骑摩托车,他只好疾步快走。虽然夜晚很冷,可他赶到时浑身都是汗。“这大冷的天,庆民要是不来,我这条老命可能就没了。”侯玉刚满是感激。
  刘庆民常年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曾多次出现意外事故。尽管吃了很多苦头,但他说:“赶上救命的要紧事,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村支书说:“他就没想要通过看病挣钱。”
  刘庆民多年来坚持先看病、后付费。从行医初始至今,他攒下患者拖欠医药费的条子有1880张,从几元钱到5000元不等,总费用达9万多元。
  隈泉庄村党支部书记龚长彦介绍,30多年来,除了刘庆民,这里还陆续开过六七家卫生室,但时间最长的也只撑了4年。山里穷,看病后记账的患者太多,行医挣不了几个钱,都支撑不下去了。“老刘能坚持下来,是他就没想要通过看病挣钱。”
  刘庆民的卫生所起初还能维持收支平衡,但后来欠账越积越多。到了1986年春天,他已经没钱进药了,妻子提醒他:“把病人欠的账要一下吧。”这一提不要紧,他急眼了,“你好意思张那口”。这是婚后他第一次朝妻子发火。妻子咬牙卖掉3只羊,拿出200元帮丈夫买了药。
  病人说:“如今他得了癌症,欠的钱我得还。”
  2010年5月,刘庆民因患膀胱癌需做手术。尽管他工作了30年,可当时家里只有4000元,还差七八千。没钱就没法做手术,他依旧没向患者要账,而是向亲戚朋友张口借钱。
  许多欠账的村民得知刘庆民生病了,便主动登门还钱,刘家庄村村民刘宪秋就是其中一位。60多岁的刘宪秋患冠心病多年,无儿无女,和90多岁患皮肤癌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家庭贫困,欠下上千元的医药费。他听说刘庆民生了大病,就开始攒钱,“庆民对我有恩,如今他得了癌症,欠的钱我得还”。但他一个月仅攒下几十元钱,1元、5元……当他把20几元钱往刘庆民兜里塞时,刘庆民说啥也不要,“这钱我要是收了,心里就不踏实了”。
  儿子说:“越来越感到卫生所的工作离不开人。”
  刘庆民做了膀胱癌手术后不久,又继续走村入户为村民看病。虽然病愈,但是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并不是每个村民的招呼都能及时赶到。想到村里乡亲们的身体健康,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儿子和儿媳回村继承父业。
  刘庆民的儿子刘壮壮、儿媳席丽华都从曲阜中医药学校毕业。毕业后,儿子在曲阜中医院工作,儿媳也留在城里发展。2013年2月,刘庆民把两个孩子叫到身边,想让他俩共同接手卫生所的工作。起初儿子坚决反对,但最终硬是被刘庆民拉回村里干活。
  如今,儿子在卫生所里当村医,儿媳当护士。儿子回忆:“当初我不愿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回村接班,但考虑到父亲做了手术需要人照顾,就勉强答应了。但在卫生所工作一年多后,我越来越感到卫生所的工作离不开人,我已经开始考虑扎根下来。”儿媳说:“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暑假、寒假就会过来帮忙,以后就长期在这里了。”
  儿子和儿媳跟随刘庆民出诊一年多来,基本业务已经熟练。但刘庆民说:“他们还有些浮躁,还没有真正沉下心来。”他对儿子、儿媳的要求很高。

  编  后
  青黄不接,是近几年来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身份得不到肯定、收入微薄、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使得村医的接班人越来越少。
  过去,子承、师承是村医队伍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今,面对身份、待遇、养老等种种尴尬境遇,很多父辈村医已经不愿意再让孩子干这一行。
  刘庆民作为普通村医中的一员,不仅自己坚持在基层行医30多年,患癌后更是将儿子和儿媳唤回当村医,他和他儿子、儿媳的行为着实让人感动。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这只是个例,要想招来更多的村医,依靠亲情攻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寄希望于有更多“刘庆民”的同时,更期待相关部门尽早完善政策,给村医们一颗“定心丸”,吸引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村医队伍。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