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今后看病不用再往城里赶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5-12-29 11:53:41 热度:899

北京周边近30家医院构成医疗服务带,新城优势医疗资源日臻完善

  12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院区破土动工。北院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1818街区,紧挨京藏高速和地铁13号线,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共有800张床位。作为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定向安置房配套医院,建成后将满足周边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配置门诊、急诊、医技科室、住院病房、发热门诊、健康体检用房、急救中心等。为适应医院医疗需求的发展,园区还将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北京市卫计委今年11月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北京周边地区已初步实现近30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29946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26.35%,其中11家三级医院在新城或城市居民组团建立分院。
  为北京大医院“减负”,将优势医疗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疏解,是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今年主抓的工作之一。在2015首都卫生计生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明确表示,北京市计划削减北京三环路以内医院床位,引导优势医疗资源向外环疏解。
  削减三环以内医院床位
  严控大医院盲目扩建
  北京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医疗机构10265个,其中非公医疗机构占60%。医院数量看似不少,但服务人群数量却十分庞大。去年北京市总诊疗人次为2.29亿人次,出院人次322.1万人次。
  其实,与全国医疗资源向北上广等大城市聚集,地域分布不均一样,北京市内也存在着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数据显示,五环内三级医院占71%,二甲医院占了全市的86.7%。由于城区内土地有限,地价高,很多房地产在向五环以外的地界扩张,但这些新建社区却缺乏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以往,大医院通过不断原地扩建和增加床位来应对就诊高峰,但近几年,北京市卫计委已经在有意识地引导优势医疗资源向外延伸。今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曾表示,北京市计划削减北京三环路以内医院床位。他要对一些提出希望改扩建和增加床位的医院院长们说声抱歉,不能再批了。
  对于五环以外新建的社区来说,大医院开到家门口,无疑是一件期盼已久的好事。
  引导优势医疗资源外延
  构建近30个医疗服务带
  9月14日,北京市卫计委曾发布《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审批和医疗床位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北京市五环以内,将禁止新建综合性的医疗机构,并严禁现有医疗机构未经审批擅自增加床位。
  这无疑凸显出了北京市卫计委疏解医疗资源的决心。
  方来英明确表示,北京将落实医疗资源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预计未来将降低三环路以内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人次,缓解城市核心区就医和交通压力。相反,五环路周边及以外地区则会增加床位数和诊疗人次,改善该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薄弱问题,同时减少患者向城市核心区的流动。
  城市核心区内减掉的病床,将被调整到北京的新建居民区,包括社会资本新办的综合医疗机构在内。
  据北京市卫计委统计,目前北京周边初步实现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这其中,有些医院已经建成,有的医院则还在规划中。记者发现,这其中有大医院在外环区域设立的分院,也有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建立的新医院,还有社会资本独立办医的医院,既有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
  家住旧宫的史女士就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从亦庄有了同仁医院南院区和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后,她们一家基本就去那看病了,主要是不愿意再带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或儿研所挤人堆。尽管爱育华挂号费100元-300元不等,目前还没有接通医保,但史女士认为,就医环境不错,也有首尔所来的专家,患儿少也不容易交叉感染,多花不了多少钱。
  此外,北京已经调整了医疗资源功能布局,对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在转诊方面,北京各大医院强化了预约挂号和预约转诊等服务,并建立多个区域医联体和学科医联体。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在12月总结汇报时就明确表示,由于实施了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及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儿童医院门诊总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门诊结构发生了变化,疑难杂症患者增加,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减少;门诊大厅高峰人流量明显减少,医疗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帮助患者家长改变了就诊观念;同时,为疏解北京核心区交通压力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