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5-11-28 18:49:21 热度:59 播放
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与压力相伴。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助人成长,但若超出心理承受阈值,则会引发焦虑、抑郁等身心问题,降低生活的幸福感。
通过科学方式,从情绪调节、认知调整、自我提升等方面来化解压力、舒缓心情,十分必要。
情绪调节是关键一步。深呼吸是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先缓缓吸气,数到4,屏息4秒,再慢慢呼出,反复几次,有助于降低心率、缓和情绪。也可以尝试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开始,依次收紧、放松每一块肌肉,帮助舒展紧绷的身体。正念冥想同样是一剂良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呼吸,每天练习10到15分钟,能够显著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力。
认知调整也很重要。面对压力,消极思维常让人陷入困境,积极的认知则能照亮前路。试着每天记录3件让自己感恩的事,培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能力;设定一些小目标,完成后为自己送上小小的奖励,在不断积累的成就感中重拾信心。
自我提升能培养从容应对压力的底气。学会管理时间和精力,梳理优先事务,避免无谓的焦虑与杂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不与他人进行无谓的比较,珍视自身的独特之处;保持学习和成长的状态,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尝试了这些方法后,若仍感到情绪起伏较大、出现持续的焦虑和恐惧,或出现头疼、失眠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此外,注意力和记忆力明显减退、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出现自我伤害和自杀念头,都是需要专业帮助的信号。求助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勇敢。
学会科学减压,温柔地与自己相处,在繁忙中找到从容,在压力中体味幸福。
(蔺秀云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11-28
2025-11-28
2025-11-28
2025-11-28
2025-11-28
2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