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美国抗糖用上新指南 血压管理和血糖监测成重点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3-01-16 14:11:50 热度:864

本报记者 张 杰

    专家小传
  徐援,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更新并颁布了2013版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建议,其全文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2013年1月增刊上。对此,《生命时报》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援解读其中的两大亮点。
  亮点一:突出糖尿病人血压管理的重要性。即每次到门诊看病,医生都要给病人测量血压,看是否达标。这是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程度远远大于单纯性糖尿病,如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升高。年轻的糖尿病人,血压控制要严格些,必须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年老的病人收缩压可以适当放宽到140毫米汞柱,以免不能耐受,产生头晕、乏力等症状;但是如果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则还是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亮点二:自我血糖监测。除了每日监测三餐前血糖,以下6种情况也需要测定。
  1.餐后血糖。指从吃饭第一口开始计时,经过2小时的血糖水平,反映人体在进餐后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帮助调整饮食计划,调整药物种类。2.睡前血糖。能预防夜间低血糖,尤其在服用长效降糖药物后,以保证夜间的安全性。3.运动前血糖。能防止运动后的低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运动前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运动后也需要监测血糖,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则说明运动过量。4.当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感或莫名其妙地浑身不舒服时,就应怀疑有低血糖,此时也要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处理。5.当发生了低血糖,经过处理后,也需要测一次血糖,以检测处理是否有效,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直至血糖恢复正常。6.如遇特殊情况或任务,如开车跑长途、外出游玩、情绪激动、月经期、进行危险工作前、刚刚更换药物或修改治疗方案后,都需要及时监测血糖,这是调整生活的依据,也是临时调整治疗的依据。▲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