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2013-07-30 10:40:55 热度:969
据公安部日前通报,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以巨额会费之名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GSK案的曝光,揭开了对于制药公司而言,商业贿赂活动已成为打开市场的一把必备钥匙。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种药品要上市,必须与各个部门打交道,注册涉及药监,价格涉及发改委,进医保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进地方涉及地方招标办……这些都需要药企一一打点。到了流通领域,由于我国医院药品销售占据了整体市场份额的80%,进入重点城市的重点医院就成为了药企销售的最重要环节。药企竞争激烈,而医院与医生却是固定的,医药不分令医生成为提高药品销售的关键,行贿再度成为建立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稳固关系的必备神器。
利用会议费做文章行使贿赂已经成为外资医药公司的普遍做法。这巨大的贿赂费用最终将由谁来承担?药企用于贿赂送出去的钱最终埋单的只能是患者。用什么药、用多少药,由医生说了算。医生大笔一挥,患者就虔诚地去交钱取药,回扣就轻轻松松地进了医生的口袋。商业贿赂,这一助推药价虚高的“黑手”,直接导致“看病难、看病贵”。
在我国,药价由药企根据市场状况自行确定或者由政府行政定价,而药品的第一大销售终端就是医院。这就形成了药企、医院以及部分主管官员利益均沾的“潜规则”格局。GSK事件只是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现象的冰山一角。加大对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和完善监管机制,固然是清理药业市场乱象的一项必须手段,但是只要药品审批制度与医药不分的游戏规则不变,商业贿赂就依然是打开药品市场的钥匙,这一潜规则势必依然通行下去,其中巨大的经济担子势必照旧落在患者的肩上。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
2025-03-19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