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远瞩高瞻 打造传奇“强院梦”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31 11:18:18 热度:1114

——记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温秀玲

通讯员  刘  斯

图为医院接收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生来院进行临床教学。

图为温秀玲与免费救治的患有脊柱裂的12岁女孩孔德晨一起。

图为医院正在运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为患者检查。

图为沧州市中心医院全景。

  人物简介
  温秀玲,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1月生,河北省沧县人。1978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系毕业后,历任沧州地区卫生防疫站科长、地区爱卫办副主任,1994年任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2001年10月至今任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99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巾帼建功十大标兵,市级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十大女杰”,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2003年被中国女医师协会评为2003年度全国巾帼建功模范院长;2004年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优秀院长;2012年被评为中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
  狮城枣乡,晓岚故里。在沧州这座大运河畔的千年古城上,创建于1898年,横跨三个世纪、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的沧州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沧州市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自2001年以党委书记、院长温秀玲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的12年间,医院建筑面积由不足3万平方米扩至30万平方米;住院床位由不足600张增至2600多张;临床科室由不足20个增至116个;年门诊量从59万人次增至154万人次;年手术量从4755例增至27218例;业务收入每年保持30%的增长幅度;固定资产总额从1亿元增长到20亿元……12年来,在责任的担当中,这所百年老院以惊人的速度走出一条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崛起之路,完成了一个堪称传奇的华丽转身。
  建设有中心医院特色的发展之路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全国医疗需求迎来了一个井喷式高涨的时期。面对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刚刚上任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温秀玲,凭借她广阔的胸怀,过人的战略眼光,强烈的事业心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针对医院布局缺乏整体性、医疗用地狭小、基础设施老化、高精技术人才缺乏的发展瓶颈,确定了“建成津南鲁北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战略定位,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树形象创品牌。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宣传,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二步,多层次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开拓和把握好六个服务领域,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网络。
  第三步,以质量为中心,狠抓内涵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大院向强院的转变。
  为了落实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温秀玲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先后制定了2002~2006、2007~2011和2012~2016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每个年度的发展主题,从而使医院一直处于一种方向明确、步骤清晰的发展战略指引和调控之下。工作有偏向,任务有重点,一年一个新目标,一年一个新思路,一年一个新台阶,使中心医院实现了持续、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为改变坐等患者上门的服务模式,让群众更多了解医院,医院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层次,强力打造了具有中心医院特色的七个文化宣传阵地,即一“报”,院报《沧州健康卫士》(半月刊),全国发行85000份;一“馆”,占地面积285平方米的医院院史展览馆;一“站”,沧州市中心医院网站;一“台”,院内电视台,视频终端覆盖全院各科室;一“墙”,铭记医院发展功绩的医院文化墙、荣誉柱;一“栏”,医院个性化标识导视系统和风格独具的各病区宣传栏;一“廊”,矗立在医院综合大楼和外科楼中间通道两侧的文化长廊,生动展示了百年老院的发展建设历程。
  医院坚持开门办院,请媒体和百姓为医院把脉。医院邀请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朋友召开座谈会,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组织举办“万人评院”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走乡村进社区开展“社会评院”活动、患者满意度调查活动、打造“阳光医院”活动等,全方位、立体式增进了医院与各个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沟通交流,使医院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医院提升形象、增加社会影响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医院倾听广大患者的心声与需求,听取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反馈,力求改进医疗服务工作,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人性化的服务。
  为了更好满足百姓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实现医院科学发展,以温秀玲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医疗市场的形势后,确定了“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开拓和把握好六个服务领域”的发展思路,基本构建起了从院前健康服务到院后跟踪服务,从乡镇农村到城市社区,从低端人群到高端人群的全方位服务网络。
  作为领导医院发展建设事业的核心和灵魂,温秀玲带领班子成员从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走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以创建“百佳医院”为契机,努力加强医院质量建设。医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融合医院管理年、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扎实推进制度化治院。持续完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体系,细化目标管理任务,促进各科室工作有序开展,推动医院科学、规范管理。同时,围绕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全面分析各专业、学科特点和发展优势,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科建设。健全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确保设备和专项经费投入。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开展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以协作攻关为纽带的横向联合,建设优势学科群体。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了市心脏病治疗中心、市肿瘤诊疗中心、市脊柱外科治疗中心、市关节外科治疗中心、市体检中心,附设有市脊柱外科研究所、市老年医学研究所等30余个诊疗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带动了医院整体学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由大院向强院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实现由大院向强院的跨越式转变
  科学的战略规划为医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不图虚名、埋头实干,积极推动医院规模扩增和环境改善,大力拓展医疗服务领域,细分和完善各种学科专业建制,不断满足患者需求,医院各项工作实现了长足进步,创造了医院发展史上最为持久的辉煌阶段。
  12年来,医院业务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年门诊量从59万人次增至154万人次,年住院床日从22万个增至109万个,年出院人数从2.1万人次增至10.9万人次,年手术量从4755例增至27218例,资产总额从1亿元增长到20亿元,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30%,2012年收支结余居全省第一,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从45.96%下降到41.56%,平均住院床日从12.3天缩减到10.2天。
  12年来,医院基础设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先后建成了综合大楼、外科楼、放疗楼,收购了原狮城供销大厦作为行政办公楼和儿科楼,收购了原婚检中心改造为体检中心楼;接收了原沧州大化集团职工医院并成功转型为大化分院,将第二门诊部成功扩展为南院区;接收了原沧州市中医院,扩建为脑病医院和中医院;整体收购了紧邻的河北工专校区6.5万平方米的土地和8.3万平方米的房屋。业务用房面积由原来的3万平方米建设至30万平方米,住院床位由550张扩增至2600张,脑病医院和中医院院区今年10月投入使用后,总床位将达到3800张。
  12年来以精英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团队逐渐组成。医院的飞速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英才,在职的3000多名职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06名,硕士生导师21名。博士生、硕士生也实现从无到有,现已有600余名,医院成为全市高级人才最为集中的单位。
  12年来,医院学科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临床科室由不足20个扩增至116个,建成了1个省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眼科、肿瘤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妇科)、20个市级重点(发展)学科;成熟开展以心血管介入诊疗、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诊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冠脉搭桥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医院顺利成为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临床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国际学院沧州教学医院,被确定为河北省四个区域性医疗中心之一,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6个专业成为河北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2年,医院成为原卫生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定点医院,完成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验收。承接了天津医科大学300余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教学项目。聘任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等一大批国内外有相当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举办了中国——新加坡国际冠心病介入新技术论坛、2012年全国中青年消化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大量高级别学术会议。
  12年,医院高精尖诊疗设备不断更新。先后投资9亿多元购置了东芝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GE 3.0T磁共振、5台高端大型导管机,使得医院百万元以上设备达200台件。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2年来,医院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屡获殊荣。医院人心稳定、改革深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最高殊荣,以及“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全国科教文卫体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全国十佳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河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诚信单位”等200余项荣誉,实现了硬件、软件和社会声誉的全面提升。
  坚守扶弱济困的神圣誓言
  如同医院前身“伦敦教沧州施医院”的命名,110多年来,医院始终坚守着“博施仁爱”的立院宗旨。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更是将这一宗旨牢牢地贯彻在医院发展建设的每一步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责任担当,始终坚持把医院自身利益统一在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之中,时时处处恪守和践行着“服务社会、普惠百姓”的神圣誓言。
  帮扶基层医疗机构,薪火相传领路航帆。沧州市中心医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模式,致力于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2003年9月起,中心医院自发与全市168个乡镇卫生院联合成立“沧州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技术协会”,并以此为平台,从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送医送药下乡。十多年来医院累计直接、间接投入费用超过亿元,派出医疗队伍开展义诊帮扶1700批次,专家15262人次,诊疗病人30余万人次,帮助手术4300多例,免费接受进修、参观学习人员9658人次,举办各种培训班863期,免费培训基层卫生技术骨干61000多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有名气的乡医、村医,为农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提升和构建和谐的城乡健康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农民的普通病、常见病能够有效地在当地得到诊治,减少了不便和降低了费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心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这一卫生支农模式,成效显著,恩泽千秋。原卫生部领导专程莅院对此项工作进行调研,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多家媒体对此给予了报道和高度评价。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灾难面前奋勇争先。医院坚持公益性质和责任担当,最关键的表现是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无所畏惧、甘于奉献。每一次当政府需要,当社会需要,当饱受灾难之苦的百姓需要时,沧州市中心医院都毫不迟疑地冲锋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中心医院义不容辞成为沧州市医疗救援的主力。院长温秀玲担任全市诊断治疗专家组组长,医院有9名专家参加专家组,占全部专家的50%。在院内,很多医护人员在进入发热门诊后才告知家人,表现出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008年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由中心医院13名专家组成的沧州市第一支医疗救护队,第一时间奔赴四川德阳抗震救灾。因表现出色,医院党委被河北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个人立功受奖。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心医院被指定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免费筛查和救治。医院抽调专家组建了全市医疗巡回专家组,深入各县入乡进村,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在原卫生部、省卫生厅督导组多次来院督导中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此外,在抗击甲型流感、奥运安保、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救援、重要会议医疗保健等多项公共任务中,医院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把党和政府的要求放在首位,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助任务,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救助弱势群体个人,百姓疾苦铭记心间。医院是最能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关怀的窗口,也是最有条件和能力让弱势群体感受社会温暖的机构。中心医院在寻求自身长足发展的同时,始终广献仁爱,博施慧术,善行天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认真落实和延伸各种惠民便民政策,降低院内患者的诊疗费用,提高服务水平。医院深入推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了抗菌药物分级及医师用药分级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达到19个,并全部纳入了质量考核。承担了白内障贫困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农村特困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微笑列车免费治疗唇腭裂等多项政府公益活动。全面推行一卡通并前移建卡窗口,实现了门诊各楼层均能建卡、充值、挂号、收费;建立了出院随访制度,出院病人二级回访率达到100%;推出每周六慢性病多学科免费会诊服务。缩短平均住院床日,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从45.96%下降到41.56%,平均住院床日从12.3天缩减到10.2天,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低于沧州市居民收入增长幅度。
  大力救助弱势群体个人,彰显慈善关怀。2005年3月,医院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贫困患者实施了非血缘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减免费用40万元。2005年6月,医院为沧州市福利院孤儿成功切除畸胎瘤手术,并承担了全部的治疗费用和食宿费用14000余元。对于了解到或者收到求助信息的社会上的困难家庭和贫困患者,像南皮县一家三代都疾病缠身的贫困患者,沧县与57岁残疾儿子相依为命的87岁的老人等,医院都从财物、医药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减免,多则3~5万元、少则1~2万元,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教育引导医护人员对待患者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医院自发组织了为河北省宏志班贫困学生免费医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爱心助学”、为城市下岗职工进行免费体检等诸多公益活动。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医院的干部职工都深入基层贫困患者家中,为他们送上必需的节日慰问品和慰问金等……医院累计投入公益性资金超亿元。
  更重要的是,在医院的感召下,院内扶助幼弱、帮助患者的行动蔚然成风,有的科室班组集体帮扶残疾孤儿,有的自发为患者捐款,有的从家里为患者做营养餐,有的跑几十里路为患者送医送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使医院树立了负责任的大院形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也进一步推动了医院品牌形象的树立、效益的提升和发展的加速。
  而今迈步从头越。处于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建设征程中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将医院发展和建设的中长期思路定义为:认真落实中央卫生工作方针和国家医改政策,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益性质,坚守建设国内一流强院的奋斗目标,坚守稳中求进、健康发展的主基调,以推进精细化管理、打造学术型强院为着力点,努力建设一个学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团队一流、效益一流的超大型区域医疗中心。
  突出稳中求进,扎实抓好质量和管理,认真落实好“精细化管理推进年”、“科技创新启动年”、“综合服务提升年”、“重点学科建设冲刺年”、“强院建设收官年”的年度主题,以强化战略管理意识、强化规则意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提高干部职工的总体收入水平为保障,实现业务发展和管理模式创新与改革。
  秉承这一思路,深入推动三甲医院评审新标准的贯彻应用,确保医院质量持续改进;抓住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不放松;全力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系统工程,进一步提升学术层次、强化内生活力;切实推动服务细节完善和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全院服务品质;稳妥推动服务领域拓展的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医院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运筹帷幄十二年,埋头苦干十二年;致力发展十二年,全心为民十二年!12年,4300多个日日日夜夜,温秀玲和她的团队远瞩高瞻、真抓实干,打造了一个堪称传奇的强院梦想,用心血和汗水向党、向历史、向社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光华璀璨的喜人答卷。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