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12-10 19:33:14 热度:845
专家指出:耐药菌所致医院感染问题须高度关注
□ 衣晓峰
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了耐药基因,由耐药菌所造成的医院感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此,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常委、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消毒所主任医师林玲近日表示了她的忧虑。同时她提醒,细菌耐药潮已由抗菌药殃及到消毒剂,须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抗菌药耐药日益严重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在临床上引发鼻腔、口腔黏膜及皮肤和上皮组织感染,导致化脓和炎症反应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林玲介绍说,自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面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受到较大的控制。但好景不长的是,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青霉素酶,后者可水解β-内酰胺,表现为对青霉素的耐药。亡羊补牢的科学家们,不久后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1959年该药投入临床后曾有效地遏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感染的“嚣张气焰”。
然而时隔仅两年,英国医生就在全球首先发现了新型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后一些国家也相继报道了MRSA所致的院内感染。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量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等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大范围的使用,使人们在剿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时,却在无意中催生、养大了MRSA这个“怪胎”。从发现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由MRSA刮起的感染“旋风”几乎遍及全世界,并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大“杀手”。而且人们还逐渐发现,MRSA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甚至累及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使这些昔日的抗菌“明星”变得黯然失色,风光不再。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统计数字显示,1975年182家受调查的医院MRSA仅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1996年则激增至72%,其中尤以500张床位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中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患者带入,也可因抗生素滥用而在医院内“安营扎寨”,且极易导致感染的流行和暴发。即便是在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至2007年年初,每年因MRSA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已达3000余例。
作为MRSA家族中的“刺头”和“好斗分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检出率和多重耐药性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演变为医院感染和临床治疗的棘手难题。林玲指出,目前CNS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占感染病原菌的10.7%,占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的18.4%,排在引起伤口感染致病菌的第3位,且在肺炎及尿路感染中“兴风作浪”。
CNS的恶行还远不止于此。2000年的一项统计表明:30%的腹膜炎由CNS所导致,47%的人工心脏瓣膜因CNS而感染,粒细胞减少症、败血症和骨髓移植患者CNS感染已达到17%~20%。林玲课题组对63株CNS检测发现,有24株携带耐药基因,携带率为38.09%。进一步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头孢唑啉、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达87.5%,成了难以扼杀的多重耐药感染菌株。
耐药对象扩展到消毒剂
事实上,细菌的耐药对象已不仅限于抗菌药,时下还扩展到了消毒剂。
林玲课题组在最近3年中,专门对医疗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并对耐药、消毒剂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省13个地市计88家医疗机构的重点部门ICU、手术室、分娩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的仪器控制面板及医生、护士消毒后的手上采集到的841份样本中,分离出CNS 63株,检出率为7.5%,其耐药基因及抗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38.1%及19.1%(12株)。这一科研结果不但揭示了多重耐药的CNS在医院环境中“潜伏”和作乱,同时还发现,多株CNS对医疗机构4种常用消毒剂(氯、碘、苯扎溴铵、醋酸氯己定)存在耐药现象——在CNS面前,它们均显得“软弱无力”。
林玲强调,由于中外均无消毒剂药敏的判断标准,氯、碘和氯己定之类的消毒剂不仅在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上应用,而且在家居消毒液、洗手液、湿巾、肥皂等日用品中也随意添加,乃至扩大到其他领域,这就使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严重“缩水”。
林玲指出,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的肆虐,临床必须提倡和强化消毒剂、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作为院内感染控制部门,更要尽职尽责,加大对消毒剂的管理力度,不得滥用。而从科研角度,还应不断开展细菌对抗菌药、消毒剂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深入研究,用科学数据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及适宜的药物浓度,以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从根本上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编后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与感染性疾病做殊死斗争,抗菌药物的问世,无疑为人类降服细菌性感染疾病提供了强大的“利器”。但“有一利必有一弊”,伴随各种抗菌药的不断研制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乃至滥用,细菌耐药情况也越演越烈,犹如脱缰的‘野马’,连万古霉素这样威猛的抗菌药,也遭到了某些细菌的挑战。更让人不安的是,细菌耐药问题已由抗菌药蔓延到了消毒剂,这就意味着各类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功效被弱化。这一现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蒙上了一层阴影,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警惕!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13
2025-07-09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