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3-13 17:39:24 热度:966
本报北京讯 记者李雪墨报道“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唤起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督促企业正视存在的问题,推进产业链发展和食品安全法制化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对记者说,“但也希望媒体客观、公正地看待和报道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看到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付出的努力。”
葛俊杰代表说:“新闻记者在食品安全报道过程中,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坚持客观公正,把握好报道尺度。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源的核实和报道用语的选择等,一定要坚持审慎的科学态度,多搜集资料,多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力求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负面案例的报道,除全面介绍事件事实外,应该介绍主管部门的打击力度、行业主流与事件的关系、行业同业的观点与做法等,要从促进企业管理、完善监管制度等方面做文章,而不是一味渲染、扩大事态。”葛俊杰代表表示,强化食品安全舆论监督,必须规范媒体及有关人员的行为,“食品安全问题绝不能成为媒体的‘营销’手段,不能通过‘爆猛料’来‘抓眼球’、谋利益。”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6-14
2025-05-06
2025-04-22
2025-04-15
2025-04-04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