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黑诊所“遍地开花” 为何成打不死的小强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4-05-26 22:30:41 热度:1105

  医院和诊所原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人命关天。但是,一些没有经营许可证,大夫没有执业资格证,卫生环境差,药品来路不明,把治病当成了赚钱的生意的黑诊所却在全国“遍地开花”。虽然全国各地屡屡重拳整治却始终无法根除,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四大原因为黑诊所提供了所需的“生存环境”。
  这些“黑诊所”所处的位置大都是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城中村,并处在村内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内部一张桌子和沙发的布局也基本保持一致。
  黑诊所的整治行动,历来都是国家卫生部门整治的重点。然而,黑诊所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般,在整治结束后又会死灰复燃。
  虽然官方从未公布具体数字,但从各地汇报的成果来看,围剿“黑诊所”并不轻松。
  据了解,2013年以来,浙江仅杭州市萧山区取缔各类无证诊所462户次;2012年,北京市一个季度取缔了“黑诊所”250家;2013年,河南称全年共取缔“黑诊所”3224家;2013年9月,国务院领导六部委再次开展全国性打击“游医黑诊所”专项整治行动。
  2014年2月,六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数据公布,3个月内全国各地清理“黑诊所”5088个……
  原因一
  “以药养医”或为“黑诊所”成长添了一把柴
  6毛钱出厂的药物,医院卖到了13元
  “以药养医”这虽然是一个陈旧的“老问题”,但恰恰是这个从1950年代开始的中国医疗体制,或为“黑诊所”的成长添了一把柴。
  “以药养医”是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
  有个案例是,虽然明知“黑诊所”不能保健康,但进城务工者仍愿意铤而走险。为什么不呢?在北京打工的张小姐曾经算过一笔账,2013年她到正规医院看一次普通感冒就花去了800元人民币,相当于她每月四分之一的工资。而这一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新农合每人每年补助标准280元。城市医院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手续,将外来务工者挡在了大门外。
  此外,基本药物制度落实难,医院廉价药难寻,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郭玉芬曾对药价贵有一个形象比较,“美国10美元的药在中国卖80美元,国内6毛钱出厂的药物,卖到了13元,利润高达2000%。”
  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医院没廉价药,医生有心却无力,低收入患者看不起病,一次次诱发“自制透析机”、“自断双脚”、“黑诊所医死患者”的事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