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大医院拥挤说明了什么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5-08-12 23:21:29 热度:798

    拥挤是危险事故的极大隐患,所以每到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相关部门就要严阵以待,以防发生意外。然而这样的措施,却很难套用到拥挤已成常态的大医院。如何才能疏散蜂拥至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却收效甚微。   
    据中外踩踏事故研究结果,公共场所室内达到每人1平方米,室外达到每人0.75平方米,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照此标准,大医院人流密度超过警戒值的并不少。挂号处、门诊室人挨人、人挤人,吆喝声、叫骂声不绝于耳,大打出手者也不罕见。   
    这样的混乱虽不至于像踩踏事故一样瞬间暴发,却隐患无穷。医生会因此不能认真看病,病人心情愈加烦躁,就医氛围尤显紧张,医患间沟壑更难填平。上海一名医生就因忍受不了医院的医疗拥挤,一年前从很多人羡慕的公立三甲医院转到了体制外的民营医院。他毫不掩饰地说:“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那拥挤每天都是莫大的煎熬。”   
    大医院拥挤,小医院却闲得发慌。本报记者回老家时患病,去乡下医院就诊,发现那里既没检查设备,上门的患者也没几个,有医生甚至随意给病人问个诊开点药后就急着去打牌了。不可否认,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优秀医生扎堆大医院的现状直接决定了患者必然流向医疗水平更有保证的少数三甲医院。我们不能谴责患者想到好医院就诊的想法,只能期望更多医院变成“好医院”,即只有规模大小的区别,没有治疗一般疾病时的水平差距。   
    成为好医院的核心是要有好医生,但显然,我国执业医师数量,特别是任职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数量还有缺口。按医改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就是说,至少需要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但2013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79.5万人,其中全科医师14.6万人,平均每万名居民仅有1名全科医师。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并把他们留在需要的岗位上,已成为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无论是基层医院,还是民营医院,还都需要政策上的扶持。比如,增加基层医院药品数量,有助于社区居民就地取药,将三甲大医院从慢病“取药点”的尴尬地位中解脱出来;给予民营医院一定政策优势,规范其发展,让民营医院尽快脱离“低端、不负责”的刻板印象。只有“好医院”越来越多,才有助于它们各司其职,达到最大限度分流病人的目的。▲(生命时报记者 张芳)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