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单位介入医疗纠纷,有何不可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6-01-19 23:21:48 热度:679

    医院的和平,医患关系的正常化,绝不能走强力维稳甚至暴力维稳的道路。恰恰是单位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医闹。
    近日,一家事业单位为就医过程中死亡的员工出具公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人认为,这是以单位的名义对医院施压,是对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某种干扰。坦率而言,这种单位介入的方法,不仅与法、与理、与情都有依据,而且有可能减少医患之间的怀疑与误解,有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
    从法律上来说,在我国的民事制度中,就留有单位法人支持当事人进行诉讼的空间。这个单位既可以是工作单位,也可以是居住地的街道、居委会等组织。单位的公函在法律上正是这种单位意志的体现,相比于在医患纠纷中,常见的单位派人与医院协调,这种做法其实更正规、更严谨、更能避免代表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个人情绪与偏好。
    从道理上来说,当前的医患纠纷当中,往往是在知识、财力等各方面上都处于劣势的患者个人面对强势的医院法人,这种强弱力量的失衡,导致部分患者拒绝正常途径,选择偏激手段维权。只有解决了这种不平衡,才能够真正让患者在公平的条件下与医院和平地解决纠纷,使其摆脱那种被医院忽悠、欺负的绝望情绪。现实条件下,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除了单位以外,往往没有其他正常的社会组织资源。如果单位不管他,那么一些患者就很可能去寻求不规范的组织资源。我们当然要打击“医闹”,但是医院的稳定,医患关系的正常化,绝不能走强力维稳甚至暴力维稳的道路。恰恰是单位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医闹。一方面,单位的法人行为相比于个人,更加理性、规范;另一方面,有了单位的出面,患方很大程度上有了可以信任、依靠的组织,而不会为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
    从情理上来说,单位为员工的生老病死等事务出具公函,在以前并不罕见。因为除了发放薪酬,单位对员工还有其他的责任。这甚至并不是中国的特殊现象,在许多“有人情味”的社会里,这其实是普遍现象。倒是我们的一些单位,除了冷冰冰的管理与物质刺激之外,已经没有多少人性化的成分了。
    中国社会要尊重医生,要治理医闹,但是也要同情、理解患者的不安与无助。单位如果真能介入纠纷解决,也许恰恰能够提供一个既能让患者相信,也能平和听取医院意见的第三方。相比于患者及家属诉诸于医闹,医院召唤保安、警察的暴力怪相来说,这样的第三方模式倒是值得关注。(储殷)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