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内地医护人员在港交流的180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3-10-29 17:41:26 热度:615

00-0000.jpg


  新华社香港10月29日电 题:内地医护人员在港交流的180天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上午8时,匡煜坤医生在玛嘉烈医院病房查阅病人的状况。他提前了一小时到岗,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今年4月底开始,香港公立医院的医护团队多了一批新面孔。超过80名内地医护人员参加了由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动的“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在港交流大约1年。来自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匡煜坤是其中一员。


  合力救治病人


  此次交流计划来港的医生一共10人,均来自广东省的三甲医院,抵港后安排到不同的公立医院工作。匡煜坤在位于葵涌的玛嘉烈医院担任内科及老人科副顾问医生。


  有一天,匡煜坤看门诊时重遇一位在住院期间由他负责治疗的患者。这位90多岁的老人住院近两个月,期间曾经要上呼吸机,更出现过休克,幸而在医护合力救治下,最后好转出院。匡煜坤强调,医治病人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


  “看到他回来复诊,临床状况稳定,一些健康问题也得到改善,我们都很开心。”匡煜坤说,公立医院病人出院后的康复、跟踪,有相关体系和人员提供支援,让病人得到更到位的照顾。这是他在港交流的深刻体会之一,值得内地借鉴。


  香港公营医疗系统对病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全面,除了医生和护士外,还有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按病人情况提供治疗人员。若病人出院后需要后续医疗服务,医院会安排社工跟进。


  香港与内地医疗体系存有差异,内地医护到香港后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包括要熟悉香港公立医院采用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等。


  玛嘉烈医院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是与匡煜坤对接的香港医生。在头一两个月的适应期,他安排内地医生与香港医生一起查房和看门诊,让内地医生更快熟悉工作方式和流程。他说,来港的内地医生经验丰富,能讲流利广东话,很快就能适应香港医院的工作。


  写“家书”谈感受


  “婆婆,你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呀?”在港交流的护士刘佳丽观察到一位病人呼吸不畅顺,一问之下,得知老人还有胸口疼。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告诉她,这可能是心肌缺血,于是她立刻为老人做心电图并向导师汇报。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护士刘佳丽,自2016年博士毕业后专注于老年肿瘤护理工作,这次来港先后在沙田医院和威尔斯亲王医院交流实习。期间,她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密的心思,为不少患者排忧解困,甚至在千钧一发之际协助缓解患者的健康威胁,深得同事和病人的信任。


  根据交流计划,内地护士在香港医管局临床指导员的指导下参与临床护理服务。此次来港交流的70名内地护士全部来自广东省。目前,他们已全面参与基础护理工作,并逐步参与更多专科护理实务,例如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刘佳丽来港后,跟香港护士一样按三班倒的方式上班。忙碌的一天结束,她回到宿舍,静下心来提笔写“家书”。这封信不是要寄给她在内地的家人,而是给香港医管局新界东医院联网老人科顾问护师史绮雯。


  “我请他们每个月给我写一封信,当我是家人一样谈谈工作或生活。他们有的会在信中画卡通画,让我感到很暖心。”史绮雯表示,她在这次交流计划中负责对接10名内地护士,一起讨论病患个案,分享操作方法的差异。在病房以外,她会通过“家书”更深入了解内地护士的感受和需要。


  这次计划主要安排内地护士在内科及老人科病房参与临床交流。有内地护士在“家书”中提出,想了解其他专科在香港的操作情况,史绮雯便向医管局方面反映,内地护士如愿。


  深入交流拓宽彼此视野


  在邻近沙田医院的内地护士宿舍,经常开气氛热烈的“座谈会”。护士们在下班后彼此分享在不同专科病房的见闻和学到的新技能。刘佳丽认为,内地和香港医护交流意义重大,不仅让病人获益,也让护理专业得到发展。


  新冠疫情期间,内地援港医疗队来港支援,携手香港医护共同抗疫。史绮雯回忆说,内地医护是很好的帮手,可是当时没有太多机会深入交流,这次内地医护在港时间较长,彼此有很多机会接触,这次交流令她大开眼界。


  “我过去20多年都在香港工作。这项交流计划让我了解到内地医疗的最新发展,比如,内地医院会利用5G技术加大对救护车服务的支援。”史绮雯说,香港和内地护理专业工作模式一致,深信将来大有可能做到人才互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将加强香港与内地医疗人才双向培训及交流,并持续推进“医院管理局医疗人才交流计划”。


  香港医管局将继续加强与内地医疗机构的交流,逐步深化专业医疗专才交流的深度及广度。第二批内地护士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来港交流。


  “我希望交流能扩展至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上,而此次交流计划会是很好的起点。”匡煜坤表示,希望这一类型的计划能够继续推广下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