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传递“无声”温暖 托举梦想之桥——西藏残疾人托养服务见闻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9-24 21:18:24  热度:52 播放

  新华社拉萨9月24日电 题:传递“无声”温暖 托举梦想之桥——西藏残疾人托养服务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洲鹏、周昱龙

  在拉萨西郊的西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无障碍通道蜿蜒穿过绿植环绕的庭院。

  56岁的拉玛正在庭院里散步。每天早上,护理人员都会熟练地向他用手语比出“早上好”——掌心向下抬起手掌,再缓缓向外展开伸出拇指,这是托养中心无声的早安问候。

  2021年投入运行的西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现有托养床位82张,在托残疾人75人,配备了49人的专业托养服务团队,为西藏重度残疾人提供24小时全日制集中寄宿制托养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的关爱服务。

  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拉玛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因无儿无女、妹妹也无力照料,2023年他被送来托养。

  “最开始照料他时,拉玛比较抗拒我们,经常会憋得满脸通红。”托养中心护理主管德吉回忆。转机藏在日复一日的“早上好”里,他们逐渐开始用手语搭建沟通的桥梁。

J6qDaRfATlt67XcN.jpg

  在西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护理主管德吉(右一)带着拉玛散步(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周昱龙 摄

  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初,西藏受残联监管的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共设置床位393张。

  不断织密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化作一座座坚实而温情的桥,稳稳地托举起一个个人生梦想。

  在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之家内,唐卡画室的颜料香与手工艺坊的木屑味交织,墙柜里摆放着马包、藏戏面具、切玛盒等手工艺品,这些都出自残障人士之手。

  西藏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觉列表示,残疾人之家以经营茶馆、代售非遗产品为主要业务,为残疾人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该项目点还配置了智能无障碍厨房和升降式卫浴设施,通过优化工作环境,使残疾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并实现自身价值。

  40多岁的益西是重度肢体残障人士,腿部行动不便,他说:“多亏有无障碍厨房,我才能在茶馆当厨师,为大家制作热乎的饭菜。”目前,益西平均每月工资能达到5000元。

  今年5月30日,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之家在拉萨揭牌。这个由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自助互助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职业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为残障群体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

  觉列说:“我曾求职碰壁,如今想帮更多残疾人打破就业壁垒。”觉列是一位特殊的创业者。2009年还在读大一的他,因一场意外不得不与轮椅为伴,在家人支持和社会帮助下,他的公司从2012年制作切玛盒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拥有52名员工的合作社,其中33名员工都是残障人士。同时,他也成为西藏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

  “从最初获得8.5万元的创业资助金,到如今累计获得西藏自治区残联和拉萨市残联80余万元的专项扶持,有社会各界的包容与托举,我们敢追梦了。”觉列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