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1-01 15:41:58 热度:828
□ 蔡晧东
不久前,一位患者来信说,她是一位慢性乙肝“大三阳”的患者,HBV DNA水平也很高,前不久顺利分娩。孩子出生后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要在不同的部位注射。但她带孩子去医院接种时,医生却一定要将这两种药物给孩子注射在同一部位,并说:“我们医院就是这样做的,如果不听就别打。”那位妈妈很无奈,只好让医生把两药注射在孩子的同一部位。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一个是抗体,一个是抗原,注射在同一部位作用会相互减弱。那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什么就不好好想想,看看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学习一下呢?
这使笔者想起许多类似的情况。患者面对不学习、不懂装懂的医生真的是无可奈何。有一次,一位慢性乙肝患者的妻子要生小孩,找到笔者要求开具注射乙肝疫苗的证明。笔者非常吃惊,因为小孩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是常规,是国家计划免疫的项目,怎么还要开证明呢?笔者还以为那位患者听错了,可是不久后,又有一位患者非常着急地找到笔者,说他们那里的医生要给她孩子检查脐带血。医生说,如果脐带血检查出乙肝病毒,说明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接种疫苗也没有用,因此就可以不接种。脐带血的检验结果根本就不准确,而且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要求所有孩子出生后必须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根本不需要等待脐带血的检验结果再作决定。
一位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笔者建议他检查一下血磷,于是患者找到另一位医生开化验单。那位医生说:“查血磷干什么?没必要?查个肾功能就行了!”患者无奈,只好又回来找笔者。阿德福韦酯可以使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导致低血磷,这是阿德福韦酯肾损害的早期表现。可那位医生不去看看书,却武断地下不用检查的结论,真让人哭笑不得。
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对从医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现代医学大师张孝骞总结自己从医60多年的体会时说:“我虽从医60多年,至今最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加拿大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奥斯勒说:“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
对于这些前辈的教诲,我们医生都做到了吗?
(作者为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14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0
2025-05-06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