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6-26 13:16:06 热度:1394
本报记者 章关春 通讯员 王敏 陈夤莹 李赛珊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药服务取得显著成果,“得益于新医改为发展中医药带来了新机遇,北仑区的新医改改出了中医药特色。”该区卫生局分管医政的副局长张勤勇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院
2010年以来,北仑区财政每年为北仑区中医院安排专项扶持经费300万元。该院创建了颇具特色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皮肤科和针灸、推拿、理疗科等;成立了“北仑区名老中医馆”,组织区域内名老中医并特聘沪杭甬近10位中医专家定期前来轮流坐诊和带教徒弟。制订实施了医务员工“细微服务”制度和细则。医院2012年与2009年比,该院门诊、住院业务总量翻了近一番,2013年前3个月业务量同比又增9.2%。
多馆
北仑区将建立健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列为新医改的重要内容。现在,全区9家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创建成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中心均设置中医科,并在全省率先创建镇乡街道规划化“中医馆”。新碶、柴桥、霞浦和戚家山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首批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其中柴桥、霞浦等中医馆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百草园”,中医养生保健室、中医膏方门诊等,实现对慢性病和社区康复人员的中医药专科治疗、康复服务和社区随访等一体化管理服务,中医科中医治疗率达到85%以上。
群站
北仑区有社区(村级)卫生服务站36个,各站都能提供一定的中医药服务,其中16个站以中医药为主。新碶街道紫荆社区卫生服务站3位医生中1位为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其余两位“西学中”。该站每天中医门诊40余人次,占门诊量三分之一以上。霞浦街道凤凰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办了200平方米用房的“国医馆”,内设中医诊疗区和宣教区、康复区、中药房及煎药室,馆内2名全科中医天天坐门诊,还从上海、宁波等地外聘近10位中医专家前来轮流门诊。为方便患者,该馆增设“中医夜门诊”。
2012年,北仑区社区中医药门诊达89.3万余人次,占门诊总量51.2%,比上一年增加11.8个百分点。
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
注重中医药人才队伍“量”的增加。区财政每年安排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经费。要求区中医院新录用临床医生的中医类医生比例不低于60%;街道(镇乡)卫生机构配备中医类别医生,逐步达到25%以上。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质”的提升。目前,全区中医类别高级职称15名,中级职称60余名,本科以上学历80余名。各社区卫生机构共有20名中医参加了省级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33名中医药人员参加了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来选送26名中医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
打造基层中西医结合人才团队。举办了为期两年的“西学中”学历培训班,46名取得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此外,组织社区卫生机构全体全科医师和全体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和8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及实践操作考核。至2012年,全区共建12万份中医体质管理档案,建立2.8万份中医药慢病管理档案。
增加中医药财政投入
2010年起,北仑区新增对中医药事业经费的补助项目:由区财政对区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三级乙等以上民营医院,按每中医门诊人次8元、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切实解决中医药服务收费低的问题。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经费;设立中医药示范社区创建专项经费150万元。两年来统计,区财政投入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共2950万元。
该区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诊疗项目、院内中药制剂、中药品种(含中成药)和门诊煎药费等全部都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将能体现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中药制剂及外用药纳入甲类药品目录。“农医保”就诊,其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费用的补偿报销比例,比西医西药诊疗高出20个百分点,这项政策实施两年来已使52.6万人次受益。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29
2025-07-27
2025-07-21
2025-07-16
2025-07-06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