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大医院健康体检何处去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7-01 21:43:16 热度:944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 强

排队体检  CFP供图

  阅读提示
  美国一家市场分析公司分析认为,2020年中国体检市场规模会到3000亿元,但其中公立医院主导的体检服务仍将占主流。2011年原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织的健康检查占全国体检市场的比重约为90%,专业体检机构仅为1.89%。
  在医疗服务市场,健康体检看似竞争激烈,实则仍是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医院提供的体检服务一家独大,且这种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原因很明显,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医院有诸多先天优势。这就对了么?尤其是当我们基于“体检服务是整个基础医疗中的一部分”这点来审视,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大医院的健康体检应该向何处去,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十分有意义的话题。且让我们看看专家和相关管理者怎么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贡献您的真知灼见。
  我国体检市场化程度较充分
  体检行业最近几年受到社会很大关注。作为基础医疗和预防医疗的重要内容,以疾病筛查和健康衡量为目的的体检10年以前是不普及的,一是大部分医院不专门提供,二是劳保(医保)不报销,且一般人的健康意识也没那么强烈,需求也不足。但是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一些民营体检机构抓住了这个市场空白,设计各种体检套餐,并使流程标准化、程序化,进行营销推广,使得健康体检作为一种消费性医疗服务,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各地公立医院看到体检机构门庭若市,于是也加入了体检服务的市场竞争。
  体检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项服务是目前中国医疗体制中市场化比较充分的一个项目。说其市场化充分,表现在相对低的进入门槛、自主定价、基本自费没有医保资格限制、消费者自由选择、民营机构和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各有竞争的优势,在市场上旗鼓相当,行政垄断的作用相对比较小。这种相对比较充分的竞争,在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虽然民营体检机构的规模和盈利都不是很大,但也因此吸引了一直对医疗服务跃跃欲试的风险资本的参与。
  折射我国基础医疗不足
  在美国,保健医生是基础医疗和预防医疗的中坚力量,中国之所以出现单独的体检机构,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保健医生,在医院开设体检部之前,医院也不为没病的人提供预防医疗服务。至于医院不承认体检机构的检验结果,是因为体检机构成立比较新,其人员资质往往没有保证,质量参差不齐,检查往往粗糙不准确。而且医院的各类检查也是医院的赢利点,当然不会去承认体检机构的报告。
  可见,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看,体检服务是整个基础医疗中的一部分。作为卫生规划和管理部门,应该看到体检行业发展折射出的我国基础医疗的不足,特别是防病保健、疾病早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内。如何建立、完善一个比较完整有效的基础医疗体系,是政府卫生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哪些功能必须由政府作为主要承担者,哪些功能可以交给良性竞争的市场去承担,政府举办的机构和商业性机构是否可以同时存在、公平竞争,都是值得探索的。
  公立医院体检服务先天优势明显
  首先,人才优势公立医院的体检机构独占。公立医院,特别是大的三甲医院体检部的人员专业素养比较高,经验丰富,操作规范,因此诊断的准确率比民营机构高。这就牵涉到医师多点执业的问题。虽然目前多点执业讨论得比较热烈,但是由于医生的专业技能是所有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公立医院肯定不会放弃对优质人力资源的垄断。目前多点执业很难实现,公立医院的人才优势可能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其次,体检后的工作,如治疗等后续程序顺畅。公立医院附设的体检部如果检查出疾病,那么通常病人会比较容易安排及时治疗。所以,背后有公立大医院作为强大的支持,是这些医院体检部的竞争优势。当然,这需要医院体检部和其他科室、部门有良好的配合,并在国内优质医疗资源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发挥好这一优势。
  民营机构极可能陷入恶性竞争
  民营体检机构的竞争优势,在于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运营效率和灵活性,以及连锁扩张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
  由于体制的限制,公立医院体检部门很难在这些方面与民营机构竞争。但是,民营体检机构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漏诊误诊、诱导消费、监管不到位、销售中的价格战等问题,这些都无疑为民营体检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体检作为一项单独的医疗健康服务,功能太过于单一,技术门槛较低,而且在中国这种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与民营存在体制性隔阂的架构下,专业的民营体检机构很难和公立医院进行互认对接。因此,民营体检机构出具的报告对消费者最多只具有参考性质。而且体检机构之间同质化倾向日益明显,体检服务成为一种无差别的可替代产品,最终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和价格战。
  目前,很多体检机构陷入跑马圈地,扩大规模的竞争模式。这种模式极其简单粗放,没有长效的发展后劲,最终逃不出恶性竞争的误区。
  借体检强化初级医疗建设责任
  在讨论如何为大型公立医院减压,建立分级转诊制度,引导病人就近就医,缓解急重病人看病难的问题时,作为大型公立医院是否要介入和如何介入体检服务,这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公立医院应该从社会大多数群体的需要出发,把体检这个初级医疗的重要内容,与加强初级医疗卫生建设的责任结合起来。
  美国很多大医院在主院区之外往往有一个初级医疗网络,雇佣保健医生,提供初级医疗,自然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医疗联合体”。我认为,我国的大医院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打破条块分割,积极兼并社区的初级医疗站、所,实现管理、财务、编制、待遇、人员职业发展一体化,然后把普通的体检服务融入到这些初级医疗机构中,同时形成三级转诊机制。
  当然,美国大医院这样做的原因,是利用初级医疗网络抢占高端医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是中国的大型公立医院一床难求,根本不愁病源,不需要通过这个办法吸引病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实中国的初级医疗力量,真正做到分级医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从实质上改变三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同时,体检项目中有很多对医疗技术比较高的内容,比如癌症早期筛查、心血管疾病的测试等,这些项目往往是一般民营体检机构难以完成的,大型公立医院完全可以以此类项目为主设计体检方案,做到和一般民营体检机构的区分。
  民营体检机构要生存和发展,最关键的也是做到区分,也就是要有特色。这个区分或特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特种病种的检验或筛查、独具的医疗资源、特别精确的检验、体检之后的健康管理等等,发挥小而精的特色。只有做好区分形成品牌,才可能持续发展。
  医疗卫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光依靠政府的组织和提供很难面面俱到;在目前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经济层次越来越多样化、消费选择越来越分化的状态下,很难用统一的方式和服务让绝大多数人都满意。因此,医疗卫生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需要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公益组织和盈利性组织多方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才有可能满足社会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医疗健康需求。目前的体检行业正是随着这个趋势出现和发展起来,也必然会随着这个趋势的不断演化而调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