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奶粉进药店”管住质量是关键

来源:人民政协网 时间:2013-09-18 08:12:26 热度:1250

  近来,婴幼儿奶粉进药店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商务部有关机构负责人表示,北京、江苏等地20家药店率先试点,考虑到最佳销售时机,将在10月最后一个周末即10月26日或者27日选择一天启动试点。
  近年来,奶粉安全问题着实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一系列奶粉安全事件,一度让人们对国产奶粉的品质失去信心,很多家长因此不惜代价去境外购买奶粉。可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事件的出现又打了家长们“一闷棍”,原来洋品牌也不一定靠得住!即便靠得住,如果购买渠道不正规,奶粉的质量依旧得不到保障。
  在此形势之下,国家相关部门无论投入多大精力、推出多严苛的举措,都不为过。再说,奶粉进药店也充分体现了“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的总要求。
  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奶粉销售有比较高的管理要求、储存条件要求,专柜销售甚至专人负责,有利于奶粉在销售环节的安全,让奶粉质量多了一层保护网。在我国香港地区和欧美国家,奶粉进药店专柜销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以我国香港为例,市场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大约有60%通过药店销售。而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婴幼儿奶粉均在药店销售,超市销售奶粉需通过药店渠道进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药店有专门的领取执照的药剂师,可以为顾客提供更为专业的奶粉购买帮助。因此,我国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更好地保障奶粉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安全。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大约42万家药店,其中通过连锁模式运营的约有15万家,成规模化的约有5万家,覆盖面广。可以说,已具备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的先决条件。毋庸置疑,奶粉进药店,监管部门的用意就是利用药品流通渠道严苛的质量检测系统来恢复国人对奶粉质量的信心。
  奶粉进药店并非治本之策
  加强对奶粉销售的监管,让奶粉进药店销售的举措固然很好,但这并非治本之策。随着医药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药店数量、铺设密度以及营业范围都处于动态变量的波动之中,药店把关能力明显良莠不齐,是否能够承担对奶粉的检测,尚且存疑。回顾这些年来出现的奶粉问题,几乎都出在质量上。奶粉质量是核心也是前提,“谁来产、如何产”比“谁来卖、如何卖”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从源头上提高奶粉质量才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最近,三部委联手提出了奶源振兴计划,且已在朝这个方向发力: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奶粉相关标准必须跟国际接轨;农业部提出,每年投入3亿元让奶牛在源头吃好草、产好奶;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要推动奶粉企业的兼并重组等。倘若这些制度都能切实落到实处的话,奶粉质量就不愁没有保障了。
  参照药品管理奶粉生产和销售
  当务之急,应把“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奶粉生产”这一精神落实下去。笔者建议,不妨考虑由政府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重点乳企开展试点工作,即首先在这些试点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参照药品管理办法管理奶粉,然后同样在全国各大城市选择一些药店进行销售试点,让消费者切实感觉到从这些试点药店购买到的奶粉质量更可靠,安全更有保障。
  此外,监管必须到位,政府职能部门要做铁面无私的“裁判”,用法律手段严惩涉及奶粉安全的不法行为。同时,应鼓励民间成立由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行业协会,对奶粉质量开展第三方监督,让检验的过程更透明,同时为消费者权益维护开辟畅通的渠道,让国内市场奶粉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当然,监管也应将药店日常管理(包括价格)涵盖在内。
  (作者系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链接
  德国、法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在药店里销售奶粉,是因为部分婴幼儿产品的生产厂家,原先老本行就是做药的,如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品牌,本身就是做药出身,又做奶粉,因为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产品,所以,他们就使用了同一个销售渠道,省下拓展其他渠道的费用,也在自己的药店渠道销售,并形成了一种习惯。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