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1-09 10:25:01 热度:1128
本报首席记者 曹 政 记者 张 楠 通讯员 杨玉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潘梁军。
潘梁军带领医疗队奔赴汶川抗震救灾。
医院建成全疆首家有线无线一体化远程医疗会诊体系。
急救现场。
医疗队走村入户服务基层百姓。
为阿克陶县巴仁乡农牧民送医送药。
“服务百姓健康行动”走进莎车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3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现有职工近500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6%,其中,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占35%,拥有医学博士、硕士733名,教授、副教授129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77名,是原卫生部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定点医院、原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定点医院。
目前,医院开放床位2750张,设有2所分院、1个社区门诊部、4个保健站、56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医学中心、8个自治区级医学研究所、9个自治区级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有5个临床科室荣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进入“国家队”行列。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医院以“专家团队,精尖技术,优质服务”为基础,凭借“服务创新、科技创新、学科创新”的改革创新理念,当选为“2010改革创新医院”。
这些荣誉是医院改革创新成果的记录,是医院快速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更是以院党委书记潘梁军为班长的院党委一班人与全院各族职工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九年历程。
立足新疆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见到潘梁军,是在中国最西部的喀什地区的莎车县。这里距离喀什市要三个小时的车程。此时的他正带着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们来这里义诊。
话匣子便从义诊开始。“新疆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多民族聚居。首府乌鲁木齐距最边远的县2000多公里,甚至县与县之间都要相距几百公里。牧民百姓随水草游牧,串珠状绿洲、戈壁、大漠,这样的地理环境,是新疆的特色,也是发展基本医疗必须克服的难题。”潘梁军说。2003年,他曾经参与组织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新疆扩大点的调查工作,对新疆基层百姓的就医需求了然于心。由于新疆地处偏远,地域辽阔,受到历史、经济、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普遍偏低,患者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以后,潘梁军和他的同事们本着打造新疆区域医疗中心的理念,以大开放、大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促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动,打破各级医院之间的壁垒,建立医疗合作网络,帮扶基层医院,走互利共赢发展道路”的观点,先后与全疆100余家地、州、市、县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医院关系。对技术协作医院从人员培训到重点学科建设,从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诊治抢救到开辟转诊“绿色通道”,从医疗设备的捐赠到指派专家定点指导,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援助。
医院还在全疆首家建立有线无线一体化远程医疗会诊体系,成立了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并在原卫生部远程会诊项目的支持下,上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下连40家县级医院,使新疆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内地与自治区知名专家的医疗技术服务。2012年,医院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开通远程会诊专家门诊,与上海市白玉兰远程医学管理中心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战略合作协议,全年累计完成远程会诊万余例,远程培训400余人次,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远程医疗专网。截至2012年6月,医院在疆内与地方卫生系统110家、部队卫生系统3家、兵团卫生系统4家医院签订了远程会诊协议,充分发挥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作用,让全疆各地各族患者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大专家”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由于自治区人民医院在新疆应急救治方面发挥着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重要作用,2012年被原卫生部确定为全国13支国家应急救治医疗队之一。
从西部边陲的伊犁到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于田,从最北部的边境小县吉木乃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库车,几年间,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义诊团队踏遍天山南北,把一腔赤诚洒遍了新疆的戈壁绿洲。而这张医疗协作的网络,以自治区人民医院为中枢,联结全疆17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部队、兵团及县区。该院培训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下乡巡诊、开展无线可视远程会诊及顺畅的双向转诊,而且所有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血液输送”全部免费。
深化内涵
推动医院创新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医院始终秉承“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办院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全力打造新疆的区域医疗中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改革创新,医院在急、危、重症抢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居全国先进行列;复诊率达到了76.3%。
2004年至2012年的8年时间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量由67.79万人次上升到171.3万人次,增幅152.7%;出院人数由3.19万人次上升到11.85万人次,增幅271.4%;手术例数由1.4万余例增加到6.83万余例,增幅387.8%。医院建筑面积从16万平方米增加到20.12万平方米,增幅25.8%;固定资产由7.95亿元增加到16.66亿元,增幅109.6%;医院业务总收入从4.4亿元增加到21.6亿元,增幅为390.9%……
“说实话,我在上任之初,也没有想到医院的发展会这么快。”潘梁军说,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公立医院的腾飞恰逢其时。
能不能看好病,是患者评价一个医院好坏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紧密围绕原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和“等级医院评审”的重点工作,从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入手,不断完善切合医院实际的质量评价体系,涵盖行管、后勤、医疗、护理、医技、门诊、院感、药事等八个方面。通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赢得了新疆各族患者的好评。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医疗工作重点是,面向全疆各族患者,做好急、难、危、重症的诊疗救治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抓好临床学科的发展建设与改革创新。”潘梁军说。
学科融合,专科细分,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也是科学救治的重要保障。针对专科越分越细与重大疾病需多学科协同救治的需求,医院在临床专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仅2013年上半年,医院就先后完成了原医技检验科、特检科整合为临床检验中心的工作;完成了4个泌尿外科、1个男科中心整合为泌尿中心的工作;完成了2个骨科整合成立骨科中心等工作,达到了专业更细化、协作更紧密、资源全共享的整合效果。
针对专科越分越细与重大疾病诊疗的协作问题,医院建立了“大会诊”制度,整合了多个不同专科专业,成立了协作团队,打破了沿用多年的“一对一”医疗模式,实行“多对一”的专家团队医疗服务,专家教授共同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适合病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举不仅拓展了专科医生的知识面,而且体现了互为协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最终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廉价、高效和舒适的医疗服务,也使临床专科得到更高、更强、更快的发展。
医院妇科、高血压心血管学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临床护理专业等一大批学科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标志性技术,并在临床研究的平台上,不断为服务临床一线作出新贡献,专业的诊疗、稳定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充分认可,以上5个学科也先后迈入“国家队”的行列。
人才强院
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人才兴,则百事兴。”在潘梁军看来,拥有高技术实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打造高质量学科,才能带来高精尖医疗技术,实现学科建设的突破。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及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围绕“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高层次”的思路,“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明天人才、引进尖端人才”,着力建设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科学,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方阵,不断构筑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人才优势。
为此,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及学科发展需要,医院制定并实施了“四轮驱动”的人才战略,即“引进一批技术精良的拔尖人才、塑造一批技术过硬的专家人才、培养一批具有潜质的青年学科骨干、储备一批富有创新思维的后备梯队”,从而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领军队伍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中坚力量,为医院的科技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搭建人才成长发展平台,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设立每年不低于2000万元的人才培养基金,对引进人才按层次不同给予10万~20万元的人才引进费用;对优秀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优秀青年骨干每月给予专项津贴;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成果的项目给予配套资金奖励;深化绩效考核改革, 重实绩、重贡献,合理拉开差距。该院坚持责、权、利统一原则,向优秀人才和高技术、高风险、责任大、贡献大的岗位倾斜;向劳动强度大、脏苦累岗位倾斜;向临床、向一线科室倾斜;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职称晋升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激励机制,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发展成长的公平机会。2011年,在潘梁军的积极倡导和多方促成下,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商谈了三年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培养30名~50名临床青年骨干;2012年,又选派11名临床业务骨干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参加原卫生部西部人才培养项目。
通过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2004年至2012年,医院的博士从5人增加至40人,增幅700%;硕士从129人增加至693人,增幅437%;教授、副教授从32人增加至129人,增幅303%。
创新培养
打造高水准培训基地
规范化培训是深化医改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自治区人民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确保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提高临床医师实践技能水平上。作为新疆最大的公立医院之一,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从公立医院改革最关键的环节“人才”入手,充分利用医院优秀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软、硬件设施等资源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工作,打造出高水准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医学院校毕业生即使每门功课优秀,也还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医师,他们不具备面对病人独立诊治的能力。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的关键所在,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潘梁军说。
今年3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了《住院医师与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第七版的修订,并在该院18个培训基地全面付诸实施。潘梁军说,医院发展,人才为本,只有重视培养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才能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和学科后备力量。扎实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就是为未来培养优秀医生,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也是大型公立医院的重要使命。
“仁爱、诚信、博学、严谨”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院训,也是进入基地后学员们的第一课。“对一名优秀的医生来说,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技术缺一不可,以医德为根本,二者相辅相成。为未来培养优秀医学人才,首先要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医风,要让他们从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内动力。只有以解决患者病痛为目的,医生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潘梁军说。
《医德医风与和谐社会》、《人文知识培训》等课程是该院培训基地的必修科目,而军事化训练、定期前往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和健康体检、陪老人聊天,参加乌鲁木齐市郊区义诊活动及基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组织徒步与拓展训练等也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色”课程。
“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契合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扎实掌握每一项实践技能。”潘梁军介绍,目前医学毕业生普遍存在临床基础技能较低,医疗文书书写水平较低等问题,难以胜任常规医疗工作,更难形成完整的临床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来到医院后立即固定科室,他们缺少在其他科室的阅历,遇到疑难病例时,盲目地依赖于辅助检查和请相关科室会诊,造成各科室的医生“满院转”。因此,医学生应首先进行普通专科医师培训,以便在临床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扎实实践,这是医学生成长为优秀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
肩负责任
铸就人民医院品牌
在潘梁军看来,医院品牌的铸就,本质上就是赢得患者的口碑。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多提供一个方便、多增添一份人文关怀,使患者真正感受到“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是建立在每一个温暖的具体行动上的。
经过大量调研与科学分析,医院在全疆2005年就率先推出了“一卡通”快捷服务,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使患者持卡就可完成挂号、划价、就诊、付费、检查、取药等一系列流程,门诊就诊等候时间较以往节省了30%~50%。这一改革创新之举,也使医院门诊量由56万人次快速上升到97万人次直至123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超过4500人次。“一卡通”服务切实让患者得到了实惠,让医院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受到了原卫生部督导组的好评。
2008年起,医院在全疆率先实行医疗费用垫付制度试点,积极支持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医院与新疆最贫困的和田地区七县一市签订了新农合结算垫付协议,实施以新农合为基础、与民政部门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先治疗、后结算”救治模式。此举的实施基本改变了过去农牧民为紧急筹集数万元住院押金而低价贱卖牛羊、房产或借贷等因病返贫的现象,也改变了“先举债、再就医”,“补偿后、再还债”的支付模式。目前,医院已经与89个县市签订了新农合先行垫付即时结报服务协议,仅2012年上半年,就累计为4157名患者办理新农合垫付手续,垫付金额达4277万元。
细节之处更显温暖。为方便患者,医院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集导医咨询、信息查询、速取(邮寄)化验单、投诉接待、寄存物品、测血压等为一体的服务;完善无节假日医院工作制度,365天为门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新疆率先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并拓展到面向全疆提供预约住院、预约体检、预约检查、预约就诊;医技科室增加窗口、设备,实行分时段预约检查,解决患者排队等候之苦;大力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并延伸预约体检、检查、住院等服务项目;成立了“外地患者就医服务中心”,为远道而来的患者优先安排床位、安排专家会诊、安排预约检查;组织200余人的护理外勤队伍免费承担全院病人的转入、转出、标本送检、护送患者检查治疗等工作;开展医患关怀服务,通过网络、信息、电话随访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系统、全程、持续的康复指导与关怀服务。
近年来,医院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健康报》、新华社、中新社、新疆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与新疆各级主流媒体报道,年正面报道量3000篇次以上。
潘梁军说,面临改革创新的机遇与挑战,自治区人民医院全体员工将一如既往地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严守“仁爱、诚信、博学、严谨”的院训,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院改革,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真正体现“人民医院为人民”。(图片由刘 英 梁敬东 李 鹏摄)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