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愚昧是性教育最大敌人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4-01 11:17:44 热度:926

本报特约记者 李永姜

  专家小传
  彭晓辉: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性学教授、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性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衣着时髦,喜欢戴顶宽檐帽子,说起话来神采飞扬;他常常语惊四座,曾因“中国99%的人都是性盲”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他被很多人讽刺为“递套教授”、“性工作者”,却对此欣然接受。这个人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今年57岁的彭教授已从事性学研修、教育20年多年,他执教的大学里流传着一种说法:“没有上过彭老师的性科学概论,相当于没有到华师读过书。”因为,在性教育方面,彭晓辉有着很多独到见解。
  《生命时报》:您是学医出身,为什么会选择从事性教育?
  彭晓辉:这与我儿时的一段经历有很大关系。初二那年,我随母亲下放到湖北农村,在跟一位女同学对话时说:“你去搞下卫生吧。”结果学校差点开除我。因为在当地语言中,“搞”这个字与男女之事有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初的“性教育”。后来大学时,我读了《性心理学》,觉得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得到的性启蒙,而不是羞耻、回避,甚至诋毁。于是从1995年起,我开设了“性科学概论”,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在性知识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生命时报》: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开放,是性教育失败的表现,您怎么看待?
  彭晓辉:每次议论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同居”的问题,我都觉得这是开明与禁锢、进步与保守的一次纷争。我不赞成未成年人的婚前性行为,但对于成年人的,既不支持也不否定。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很多大学生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自主意愿下的性行为权利了。所以,我的主张是“无伤原则”: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同居,是个人的选择,我们要做到的是尊重选择,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当然,对没发生且不愿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人,我也教他们如何避免婚前性行为。
  《生命时报》:有人说您是“递套教授”,网络上甚至有更严重的诋毁,您怎么看待?
  彭晓辉:“递套教授”的说法是因为我在一次讲座中说,如果一个女性,经过反抗或使用其他手段都无法抗拒性侵犯,那么最后一道屏障就是递上避孕套,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我并不介意这个称号,为了普及性教育我愿意戴上这个帽子,来提醒人们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其实,性教育最大的敌人是“性愚昧”,要战胜它,暴力不管用,只有耐心说理。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在网络上开辟微博、博客,传播性学,答疑解惑。
  《生命时报》:您认为目前中国性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理性的性教育是什么样的?
  彭晓辉:性教育用空空的道德口号去倡导是行不通的。这需要有制度保证,有学校落实,有专业的教师执教。理想的性教育环境必须满足七个条件:独立的性学专业设置、性学专业的学位学历教育、相关行政法规的执行力、性学研究和师资人才的培养、建立性与生殖健康免费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性学学术团体和开办性学学术刊物、普及性教育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