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辉瑞回应“行贿门”:只是“不当支付事宜”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2-08-10 20:36:07 热度:1100

  本报讯 (记者涂端玉)8月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制药(Pfizer)在八个国家向有关人员行贿。辉瑞中国网站就SEC的上述指控发表公开声明,称该公司已与美国司法部和SEC达成和解协议,为该公司及其子公司惠氏制药(Weyth)的违法行为,缴纳6016万美元的罚金。业内人士指出,对医院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公关”是跨国药企惯招。
  不当支付费用列为合法支出
  辉瑞在其声明中承认,早在2004年就发现当时收购的克罗地亚子公司部分员工存在“不当支付行为”。记者留意到,辉瑞其实并未在声明中承认自身“行贿”,而全部代以“令人失望”的“不当支付事宜”等说法。
  辉瑞声明同时承认,在2009年辉瑞以680亿美元的天价并购惠氏后,尽职调查发现后者在中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存在不当支付行为。
  根据SEC的指控,辉瑞在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意大利、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子公司的雇员和代理对当地医生行贿。为掩盖行贿行径,辉瑞将这些费用列为促销、营销、培训、差旅、临床测试、货运、会议和广告等合法支出。
  辉瑞将支付6016万美元“买单”
  尽管辉瑞在声明中并未直接承认“行贿”罪名,但该公司表示,为解决这些“历史性问题”,辉瑞将分别支付1500万美元罚金、1600万美元的不当得利和1030万美元处罚前利息;与此同时,在与SEC签订的单独民事和解协议中,辉瑞的子公司惠氏同意缴纳1720万美元的不当得利和166万美元的处罚前利息,“以解决在美国以外的4个子公司发生的不当支付事宜”。上述各项费用合计6016万美元。
  广州一位医药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不少跨国药企针对医生等的“公关”活动并不见得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很多时候会披着一件学术会议或研讨会议的“外衣”,施展观光旅游、送纪念品、出差补贴等看似“文雅”、对方也更容易接受的“公关”手法。据了解,这些支出最后常以“售后服务”的名义纳入公司财务报表中。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