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家长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守门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10-10 22:41:29  热度:57 播放

  新华社天津10月10日电(记者张建新、栗雅婷)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一直以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当其出现心情低落或烦躁时,不少家长都有一个疑问:这究竟是正常的情绪波动,还是心理问题?

  天津市安定医院院长徐广明表示,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首先要看情绪的持续时间和背景原因。正常的情绪波动,往往事出有因,比如考试没考好、和同学闹了矛盾等,通常数日内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孩子低落、烦躁的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几乎天天如此,并且与具体事件关联不大,这时家长就要加以重视。

2025101009cde39a1b744de5855499e20b0e32c1_791734d493f7478db0b6c4c5ee60b316.JPG

  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孩子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简单说,就是看孩子能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孩子虽然有情绪波动,但还能坚持上学、完成作业、和朋友交往,这就还在正常范围内。”徐广明说。

  如果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干扰了孩子的正常社会功能,比如成绩突然大幅下滑、不愿去学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完全不社交、过去喜欢的运动和爱好现在全都放弃了、基本作息混乱等,这就提示问题可能已超越了情绪波动的范畴。

  家长还需密切关注孩子有没有极端言行。徐广明表示,如果孩子经常提到“活着没意思”“想消失”之类的话,或者家长发现了孩子有自伤、自残等行为,必须立即行动,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专家介绍,“抑郁情绪”“抑郁症状”“抑郁症”,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抑郁症状则更严重一些,孩子可能会持续情绪低落、睡不好、吃不下、总往坏处想,并对学习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但在这个阶段,通过积极干预和调整,很多孩子是可以恢复的。” 徐广明说。

  然而,如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并且造成显著的功能损害时,就可能达到了抑郁症的医学诊断标准,需要接受系统治疗。专家建议,如果家长担心孩子可能患上抑郁症,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心理科或心理门诊进行科学评估,早发现、早干预,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