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北京:退休医生进社区政策应完善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20 07:27:26 热度:891

□本报记者 闫 龑□

  从2007年7月开始,北京市部分退休医学专家受聘走进社区。日前,北京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发布了对该市东城、顺义等8个区县进行实地调研的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在社区工作的退休医学专家有957名,患者对专家在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8.5%。
  活跃在社区的退休专家
  6月4日,西城区春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专家平光宇正在出诊,他的徒弟在门口接待加号患者。“一上午20个号早就约出去了,不少老患者要求加号,都看了40个病号了。”
  平光宇的徒弟说,平老刚刚做完肾结石手术还未满一周,就回来出诊了。“这里是老小区,老年人多,慢性病患者也多,如果我不来,我的病人会很着急的。”平光宇说。
  5月28日上午,82岁的内分泌学专家袁申元在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门诊。进入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后,她几乎没有请过假。
  “我对基层工作的感情由来已久。”袁申元说,1995年,在北京市卫生局的支持下,由袁申元牵头的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成立,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基层糖尿病筛查和防治。“要提高基层诊治水平,才能提高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现在,我就想着要把社区的医生培养好。”
  与袁申元类似的专家还有很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专家刘凤奎就开始定期到当时的陶然亭医院出门诊,一干就是近30年。如今,已经退休的他依然在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医生进行传帮带。
  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兵萍说,中心从外院聘请了3位退休专家,对于疑难杂症的筛选、用药的规范很有帮助,老百姓对他们也有一种信任感。
  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毕春红说,牛街返聘的5名中医退休专家,对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非常有效,很受社区居民欢迎。
  留住专家需提高待遇
  工作经历使袁申元对社区很有感情,她退休后舍弃了很多医院高薪返聘的机会。“我在北京同仁医院出一次门诊挂号费100元,在社区两元五角,但是我还是愿意来社区。”
  据2011年年末统计,北京市17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只有400多个中心(站)聘有专家,覆盖面尚不足1/4。
  根据北京市2010年修订的《返聘退休医学专家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市级财政对返聘退休专家执行的补助标准为:高级职称人员满勤每月2500元,非满勤每日119元;中级职称人员满勤每月2000元,非满勤每日95元。这个标准远远低于2011年度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4672元的水平。
  平光宇说,社区要想留住专家,主管部门必须考虑老专家的待遇问题。“报酬发放也不及时,现在都6月了,我才拿到1月~3月的工资。”
  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提出,应该给中心一定的分配自主权,通过协议形式商定待遇标准,在市、区拨款的大盘子里,根据专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返聘门槛应放宽
  北京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近几年社区工作量大幅增加,但分配给各区县的返聘名额是2007年定的,只能减不能增。
  “目前,许多大医院都返聘70岁以上的专家,这个政策在社区同样适用。如果专家身体健康、社区需要、本人愿意、病人欢迎,就可以聘用,年龄上不应搞一刀切。对一些老中医及知名专家,尤其要放宽年龄规定。”袁申元说。
  平光宇说,还要放宽职称的限制。中级职称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专家,郊区尤其需要。个别有经验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职称的老中医,在社区有相当高的人气,同样可以返聘。
  北京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一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返聘专家即使比现在人数增加一倍,人均补助费用也增加一倍,全年市区两级财政的支出也不会超过1亿元。这位负责人建议,可以考虑建立社区带教会诊中心,让老专家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的办法,推动社区卫生人才“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