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联合·突破:专家提出医药发展新模式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7-09 10:46:21 热度:952

□ 罗向明

  6月26日,“2013中国(成都)医药产业发展峰会暨医药健康博览会”在成都召开,与会专家和知名医药企业负责人围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热点话题,针对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引发执议,专家不仅开出“药方”,还建议成都可尝试率先破题。
  缺乏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遭遇瓶颈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处在战略转型升级期,企业在拥有机会的同时,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惑。”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直言,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创新不足、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部分政策制约四大掣肘因素。其中,创新不足被与会者公认为“制约生物医药发展的最大瓶颈”。据悉,目前我国生产的药物中97%是仿制药,附加值有限。辉瑞投资中国区总裁吴晓滨说:“创新严重不足,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到了一个很危机的时候了。”
  谈及造成创新不足的原因,企业家们认为,除了人才缺乏外,现行的医药招标采购政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修涞贵认为:“‘最低价中标’让企业失去创新的积极性。”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也提出:“最低价中标”会让企业为了追求低价选用廉价原材料,这样不仅有损医药产业发展,而且导致质量风险增加。
  合纵连横
  整合优势资源才有出路
  如何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修涞贵认为,这次峰会的主题其实已经诠释得非常清楚了——“联合·突破·医药行业创新起航”。
  “药企联合发展太重要了。”曾在多家跨国药企任职的吴晓滨说,国外即使是世界级药企,即使自己有完整的产业链,也会和其他企业、科研机构有很多联动,而国内药企很少互动,喜欢单打独斗,“这样参与国际竞争会很费力”。
  与会者认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环境,非常适合“联合突破”,可以率先尝试破题。
  成都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也是中西部最大的药品集散中心和医药贸易中心。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4亿元,产业规模和总量均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药企集中度高也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仅双流县就聚集了德国拜耳、恩威制药、太极制药、修正制药、蜀阳药业、康弘制药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成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投资潜力、最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样至少从地理位置上能拉近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国家“千人计划”医药行业专家姜和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企业短期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合作入手,加快创新力度;而区域间的大小企业及科研院所多加强沟通互动,实现资源整合互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浪费;采取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