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08 16:08:22 热度:1535
——记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冯虎翼
文/廖 苹
图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领导班子。
图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冯虎翼常说,“群众满意就是医院的追求”,在他担任五院院长期间,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冯虎翼担任院长时,面对的不光是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医疗市场,更是100多万重庆市南岸人民希望当地能有一所好医院的期待。他提出“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为医院发展目标,采取了三项措施来实现目标。
准确定位
全力以赴创“三甲医院”
作为医院的掌舵人,冯虎翼具备战略发展眼光,他敏锐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站稳脚跟,医院必须提档升级。尽管医院经过百年建设已经打下一定基础,但在全市医疗市场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医疗质量、人才队伍、管理水平已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面对医院发展建设中的困难,冯虎翼毫不退缩,带领医院一班人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创建“三甲”医院的目标。一方面,他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反映情况,并主动邀请区政协委员来院视察,听取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他作出了增强医院自身造血功能的决定,他带领医院职工真抓实干,广开医疗收治渠道创效益。经过三年的努力,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成为重庆市23家创建单位中首家通过“三甲”医院评审的综合性医院。医院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荣誉和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冯虎翼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实施科技强院
冯虎翼深谙人才对医院发展重要性,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了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他大量引进博士、正高、副高等高职称、高水平人才,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他在医院大兴学习之风,先后选送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聘请学术专家在院内开展学术讲座,承办市、区两级的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形成学术交流的氛围。他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打造一支高素质、团结协作的中层干部队伍,他组织全院中干进行拓展训练,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发挥传统文化阵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他积极打造医院“职工书屋“,拔出专款添置电脑、桌椅等设备,并购置了种类齐全的书刊,使医院“职工书屋”成为职工的精神港湾,并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职工书屋”。
在此基础上,冯虎翼根据医院发展和创“三甲”要求,将全院临床科室进行细化、调整,走专科专业化路子,使学科门类齐全。他大力追赶医疗科学前沿,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组织开展的介入治疗、支架植入、体内置入放射性碘粒子内放射等新技术,填补了南岸区该项技术的空白,医院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他将安全工作放在医院工作的首位,重视医疗安全,狠抓质量管理,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他重视消防安全,为门诊、住院病房、行政办公楼均配置消防器材。由于安全工作狠抓落实,近年来,医院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并成为南岸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单位”。
坚持服务于民
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
冯虎翼院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要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必须坚持走“平民化路子”,用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低廉的价格服务于群众,让群众真正感到满意。为此,冯虎翼努力改善医院条件,并分别从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两方面下功夫:对外科住院大楼逐层重新装修改造,修建了感染病房,成立了放射介入中心,大力改善病区环境;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提升医院全方位、高质量、多渠道诊断疾病的能力。冯虎翼不断吸收新生事物,为医院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在软件上,首创“医疗质量网络直报”,医院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监测平台上296家医疗卫生单位的第一家,受到上级的褒奖;相继推出了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温馨病房、哮喘之家等特色服务,受到患者欢迎;组织实施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对医护人员考核,并将对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考核与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挂钩,此举促进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谐了医患关系。此外,冯虎翼同志坚持让利于民,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医院被评为“三甲”医院后实行收费不上涨措施,床位费、诊疗费仍按照二级医院收费标准执行,切实减轻老百姓负担;节假日实行门诊免挂号费,部分减免住院病员的床位费;成立了“白求恩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开展义诊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购置体检车为困难群众免费体检;对辖区内白内障患者施行免费手术,对残疾特殊人群开展免费听力筛查;对口帮扶乡镇医院,无偿为他们提供医疗技术、人员支持。他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救死扶伤
显白衣战士本色
作为医生的冯虎翼,时刻不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灾害面前,更显白衣战士本色。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20名灾区伤员紧急转入五院救治,冯虎翼作为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治的总指挥,周密部署救治工作,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细心查看伤员病情,亲自为患者“量身定制”医疗救治方案。一名灾区伤员因肠挫伤坏死穿孔,在当地医院被漏诊7天,生命垂危,冯虎翼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其为肠穿孔,不顾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的疲劳,及时为他施行手术,使这名灾区伤员脱离生命危险。经过两个月的的精心治疗,20名灾区伤员全部康复出院。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冯虎翼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火速成立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奔赴灾区,为受伤群众实施医疗救治。今年4月雅安地震,冯虎翼立即抽调人员,组建7人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在第一时间到达重庆警备区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与他们奔赴灾区,争分夺秒为灾区群众实施救援,转运伤员,发放物资,圆满完成了任务。保障旅首长对此高度肯定和赞扬,称他组建的这支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受欢迎的队伍。这支队伍被南岸区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医疗小组工人先锋号”,被成都军区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其中一名护士被重庆市卫生局授予“最美护士特别奖”。
见过冯虎翼的人,无不为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的精神所佩服。2011年3月上旬,他年逾八旬的老父亲因腹痛难忍,被送进医院,经CT扫描,医生诊断为结肠癌并需马上施行手术。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他心如刀绞,学医的他知道癌症意味着什么,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这么多年,由于忙于工作疏于对父母健康的关怀,以致延误时机,才造成这样的结果。他多想像普通家庭的儿女一样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尽到孝道,可是,他更深知肩上的重任,那是领导的重托,群众的信任。他把对父母的那份愧疚与自责深埋在心里。术后,身体羸弱的父亲由同样年迈的老母亲照顾着,他只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匆匆地看一眼老父亲,又一心扑到工作中去……
在他的带领和全院职工努力下,医院获得“市级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市示范免疫门诊”、“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重庆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较五年前相比,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194.90%,住院量增加了151.93%,业务收入增长了298.26%,创下建院以来的历史新高,床位使用率达100%。冯虎翼被农工党中央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称号,被南岸区委、区府授予“南岸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人物简介
冯虎翼,1965年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岸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委员,农工党南岸区委副主委,重庆市科协技术大会代表,《重庆医学》编委会编委,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微创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1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