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立足新规划 谋求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08 16:34:50 热度:1565

——记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文智

文/周文波

图为陈文智院长为医院改革创新出谋划策。周文波摄

图为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角。 周文波摄

  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37年,历经多次更名和变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文智始终把“群众满意就是最大的成功”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大大提高,使医院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医院已建设发展成一所集“医、教、研、防、急救、康复”于一体,服务半径150公里、服务人口830余万,辐射川、滇 、黔三省毗邻地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机制改革  矢志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增强发展‘驱动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快速发展。” 陈文智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
  他大胆推行人事改革。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制,以“能者上,庸者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用人标准;实行医疗业务体系改革,细分临床科室与专业,明确职能科室责任,减少职能交叉,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根据“多劳多酬、同工同酬、绩效优先、公平公开、科学管理”等原则将绩效工资分配,并与医疗安全、工作效益、患者满意度、工作量等紧密结合,使薪酬分配更加合理。此外,还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风险要素引入分配中,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匹配科研经费,设立安全奖和科室基金,用于对本科室工作业绩突出的业务骨干奖励、进修学习补助、课题论文奖励,使之形成重科技、谋发展的氛围;实行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更专业、高效、节约。通过管理上的改革,医院关系理顺了,干部职工工作目标明确了。
  他还通过制度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如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定下发了《医疗事故防范预案》、《控制院内感染方案与措施》、《医院质量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文件,亲自带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使职工服务理念明确、技术操作规范、岗位责任清晰,提高了医疗质量,构建医患和谐。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全院还增收节支,建立了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调整、优化了财务收支结构,严把预算支出,减少预算外开支,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培养人才  谋划长远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上任伊始,陈文智就站位全局,立足长远,制定了“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特色立院”的长远发展目标。
  在人才建设中,陈文智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每年拿出经费300多万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船出海,借智发展。走出去: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著名医学院校、专业培训机构进修、学习、培训。请进来:2009至2013年,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医疗专家名家,举办专题讲座50余次;开展院内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操作比赛几十次,培训医务人员2万余人次;举办在职研究生班,培养本土人才78名,60人晋升了高级职称。
  他还积极探索与医学院校、上级医院合作方式,先后与中山大学一附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四川华西医院、复旦大学儿童医院等名院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开展远程教学与远程会诊、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儿科医学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他通过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使医院医技人员及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掌握临床前沿技术应用情况,并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外国专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等快速提升医院学术水平。
  近年来,医院获国家政府特贴3人,省特贴1人,市政府特贴2人,市管专家2人,市拔尖人才3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巾帼英雄1人。医院每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共获省、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打破了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学科建设  铸就品牌
  “只有依靠特色立院,才能实现自我突破与发展。”这是陈文智在医院发展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他把学科建设作为特色立院的命脉,打造重点专科,扶持优势学科。
  特色立院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支撑就无从谈起。陈文智认真研究并结合毕节医疗现状,筹资5000万元,增添先进设备,积极引进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随着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陆续投运,医院全力推进医学新成果、新技术在临床一线的应用,填补了毕节市医疗技术空白,打造了一批品牌学科。
  为进一步提升重点学科的整体实力,医院投资7900万元新建总面积28800平方米的15层肿瘤放疗中心暨外科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医院在双山新区修建一所占地323亩,开放床位800张,集医疗、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院区,也将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国务院批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出台,医院托管了小坝卫生院,试运行3个多月,先进的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增强了卫生院的发展后劲,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文化先行  提升内涵
  “众擎易举,独力难支。”医院发展需要有坚定的领导班子。陈文智从抓医院班子建设入手,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在班子中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进的氛围。
  医院的发展同样需要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陈文智通过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如以培育干部职工团队精神为重点,结合“5·12”国际护士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举办业务技能比武、文艺晚会、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讴歌医院发展、赞美医院风尚、汇聚职工人心;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拓展训练,培养全院干部职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辱意识。
  医院还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相继开发电子政务、电子图书馆、医院门户网站、HIS\PACS\LIS、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方点评等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创办了《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报》,新建医院电子图书馆,使1000多种医学报(刊),足不出户就可在医院内网上任意检索,建立医院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年节约办公经费近30万元,使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决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也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无私奉献  勇担责任
  “大医精诚,大爱无言,为医者不仅要有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意识,更要有无私无畏、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陈文智用来勉励自己的一句话。每一次扶贫义诊活动、每一次防病救灾行动、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先后有效应对雪凝灾害、“5·12”汶川地震、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抢救、医疗救治及重大传染病事件的防控处置,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帮扶”、“义诊咨询”等活动。医疗收入反哺公共卫生,开设廉价病房,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积极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侨心光明”行动、“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项目和“幸福微笑”项目,使500名残疾孤儿恢复健康、76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340名患儿茁壮成长和76名唇腭裂患儿绽放幸福微笑,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付费工作,按上级要求及时开通“新农合”直补工作,仅2012年,医院就收治“新农合”患者2.3万人次。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药品网上采购率99%,医院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名列贵州省第二名,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满意。
  “我是兵头将尾,对医院的发展要从高处着眼,只有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和谐医患关系,才能赢得资源的最大优化。”陈文智如是说。
  这就是陈文智,一个为了医院的发展建设不断攀登新高的人,他在前进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中收获人生的成就和幸福。而面对荣誉,陈文智始终从容淡定:因为在他心中,努力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永恒主题和肩负的责任。
  人物简介
  陈文智,男,汉族,毕节市大方人,1968年7月出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历任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现任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全国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所在医院多次被省卫生厅、毕节市委、市政府表彰和肯定,本人也多次被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