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1-09 10:46:03 热度:1143
——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林加兴
通讯员 黄治才 宁习源 易 明
图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外景。
2004年8月,南方医院随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这所有着63年辉煌军旅历程的军队医院从此归属地方,退出军队序列。在这一重大转折面前,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林加兴同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努力探索从战场转向市场的发展道路。在准确把握医院实情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目标。
面对挑战,林加兴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院广大教职员工,围绕“规模、特色、质量”强谋划,抓落实,不断推进管理变革和创新,在与地方的全面接轨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大转折中实现了大发展,大变革中实现了大跨越。医院的开放床位数由2004年的1400张增加至2012年的2300张,门诊量、收容量、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年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1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30个;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两人、博士生导师93人、硕士生导师125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医院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建成了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医院先后荣获“2005~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医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2012中国公立医院服务创新特殊贡献榜”、“医院科技创新奖”等称号,并连续四年荣获“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连续两年荣获“医院改革创新奖”。
着眼长远 以国际化视野建设医院
医院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来推动。作为医院的党委书记,如何以国际化视野建立起科学的用人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和吸引一大批顶尖人才齐聚南方医院,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建设好医院,是林加兴每天都在思考和琢磨的事情。为此,他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
注重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医院建立了院级、学科级和项目合作等多层次的交流平台,通过互派留学人员、建立保障基金等多种形式来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医院定期组织选送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充分吸纳其医院管理方面的长处,结合实际运用到南方医院的管理实践中。
潜心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 医院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资助20多名青年人才到国外一流学府深造。同时,每年选送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名院进修专项高新技术,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设力度。近年来,共吸引30多名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八年制毕业生来院工作,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为医院发展储备了一批高水平青年人才。
着力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 医院每年投入300万元作为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启动资金,吸引优秀归国人才来院工作;通过竞争择优机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院任职,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近年来,医院先后引进了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补领、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刘友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聂静等一大批拔尖人才,增强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突出重点 着力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学科是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林加兴和医院院长一道,在学科建设上,以突出专科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凝练学科方向 先后对全院50多个学科进行全面的学科评建,完善学科战略管理,形成了消化病诊治、肾病诊治、肝炎诊治、围产医学、肿瘤综合诊治、创伤救治、显微神经外科和组织器官移植等八大临床技术优势领域以及干细胞治疗、微创腔镜诊疗、介入诊疗技术和急危重症救治等四大特色医疗技术平台。
强化梯队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的定位,医院将学科分为“国家队”学科、“省队”学科和“潜力”学科,并进行分类管理。对“国家队”学科予以优先建设,着力构建优势学科群体,给予优秀人才优先引进、拔尖人才优先推荐、医疗资源优先配置等政策扶持;对“省队”学科予以重点建设,采取重点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等措施,力争成为省重点学科并冲击国家重点学科;对“潜力”学科予以特色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扶持潜力项目,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上建立优势并尽早形成特色。
推出适宜技术 医院紧贴群众的健康需求,成立了新生儿科、乳腺外科、关节与骨病外科、肝脏肿瘤诊疗中心等新兴学科;加强围产、肝病、肿瘤等学科群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扶持介入等交叉、新兴学科和打造器官移植、微创等技术平台,发挥学科专业技术交叉互补优势和协同优势。通过对学科建设的常抓不懈,医院学科建设的成效逐步显现:在前三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审中,医院先后有消化内科、骨科、妇科、产科、检验科、病理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牙体牙髓)、肾内科和普通外科等11个专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数量居全国医院第八位。
优化流程 着力提升服务品质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林加兴认为,只有在方便患者就诊这一难题上出实招、使实劲,才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为此,他注重从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上下工夫。
优化就诊流程 对门诊窗口进行一体化管理,推行门诊一卡通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门诊大厅开设外地患者服务专窗,成立疑难病会诊中心。全面推行全预约工程,患者可通过医院官方网站、预约电话、自助终端机、人工窗口、医生接诊室等多种方式挂号。同时,进一步优化挂号系统、门诊化验单自助打印系统,有效缓解门诊就诊压力,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通过一系列举措,患者的挂号排队时间较前减少了30%,交费排队时间减少了20%,平均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此举在全国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工作推进会上,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提升服务能力 医院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率先成立客户服务中心,主动征求病人意见和建议,协助病人或家属解决问题,组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全程参与质量及安全管理。在全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一线提供优质服务”的内部客户管理活动,推行“机关围着临床转、医技围着临床转、后勤围着一线转、全院围着病人转”的服务模式,医院各部门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改善就医环境 医院安装了新的就诊排队呼叫系统,在诊区和诊室加装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排队信息,使患者安心等候,改变了门诊人多拥挤、杂乱的现象。分批对门诊诊区和旧病房进行改造,更新设施,改善门诊和住院条件。加快启动新医疗综合楼及惠侨楼整体改扩建工程,适量增加病房,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各科室纷纷以方便患者就医、营造良好环境为出发点,根据科室实际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患者的温馨举措,竭力让患者满意变为患者感动。
坚持公益 勇当医改急先锋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林加兴始终坚持一个信条:作为大型公立医院,南方医院必须以始终坚持公益性为首要责任,自觉参与医改,把惠泽广大群众和提升服务水平有机统一于医院的办院宗旨当中。
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医院积极主动参与手足口病、“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毒鼠强”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并先后派出医疗队伍赴汶川、玉树参加抗震救灾,立下了赫赫战功。医院于200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党委书记林加兴代表医院到北京领奖并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大力开展远程医疗帮扶 医院率先在广东开创远程医学帮扶模式,成立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远程医学中心。目前该中心已与海南、云南、西藏、广东等省的170余家基层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网络,使偏远地区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积极援疆援藏援外 近年来,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指示,医院先后派出7批45名专家教授赴新疆、西藏、非洲加纳和所罗门群岛等南太平洋岛国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受到中央和广东省领导的表扬。近期,医院又派出一支由12名专家组成的广东省援藏医疗队奔赴西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医疗帮带工作。
主动支援基层卫生工作 近年来,医院先后派出78支医疗队,526名医疗队员分赴海南、广西以及广东省内8个县医院、17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接诊病人近21余万人次,巡回医疗200余次,进村入户巡诊近1万户,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多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000余人次。派出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广东省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为促进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