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7-17 09:56:05 热度:1100
本报记者 张彤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以往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直接的“罪魁祸首”——血栓用药物溶掉。不过,成功溶栓的时间窗非常窄,以1—3小时最佳,原则上不应超过6小时。但是由于现实的局限,诊疗往往不够及时,很多病人送到医院时已失去溶栓的机会。二是通过抗凝、抗血小板等方法防止血栓扩大或再次形成。如今,科学家又探索出第三种治疗方法:建立侧支循环。
1909年,激肽原酶在人尿中首次被发现,100多年间,科学家对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刘丽萍教授说,人脑血管有巨大的代偿潜力,有很多未开启的侧支循环。研究发现,激肽原酶能够打通侧支循环,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区血液灌注,修复受损神经,从而缓解症状。
为了激肽原酶的疗效,科学家在466例脑卒中患者中进行了双盲随即对照研究,这些患者都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为48小时以内。结果显示,激肽原酶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活动能力都起到了改善作用,从而降低了致残率。
目前,激肽原酶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获得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使用。“激肽原酶作为一个新的治疗手段,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多经验的积累,但这一新途径已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看到了曙光。”刘丽萍教授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9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