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7-17 10:03:17 热度:1165
本报记者 丁文君
“与西方人相比,国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常规体检中只检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得以‘蒙混过关’,就此造成的漏诊率高达50%。”近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在一天中随着就餐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人类每日三餐,餐前血糖较低,餐后血糖较高。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毫摩尔/升,并且在下一次进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毫摩尔/升,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若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介于7.8和11.1毫摩尔/升之间,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会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很少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的典型症状,若不及时发现治疗,20年后92.8%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到那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2—3倍。
对此,杨文英教授建议,平时在做常规体检时,除了必查的空腹血糖外,还要测一下餐后血糖。高危人群特别要注意,包括老年、肥胖、超重、有家族病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人群。定期检测餐后血糖,以便尽早发现高血糖,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09
2025-07-0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3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