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南丁格尔奖获奖者邢红:用一根导管为无数患者筑起“生命通道”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5-12 21:17:01 热度:36

  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记者袁全)5月12日,在第114个护士节来临之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我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

  在这份获奖名单中,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护师邢红。早在1987年,该院史美利护士长便成为上海首位南丁格尔奖得主,此次是该院人员第二次摘得这一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邢红的获奖,不仅是对她39年如一日扎根临床、创新护理技术的肯定,更折射出中国护理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蓬勃生机。

  1966年10月出生的邢红,自踏入护理行业起,便将目光投向肿瘤、艾滋病及结核病等患者。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癌症患者化疗时普遍面临反复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许多人的手背因长期注射而红肿溃烂。邢红回忆,当时病房里此起彼伏的呻吟声让她彻夜难眠。正是这份感同身受的共情,促使她率先将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引入中国,并亲手完成上海市首例PICC置管操作。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从此为无数患者筑起“生命通道”。

20250512546a773065a74544b280114ee81b738e_XxjnzxC007006_20250512_CBMFN0A001.jpg

邢红(左二)指导年轻护士进行PICC置管操作。新华社发

  技术的突破并非终点。在国内尚无血管超声引导设备的年代,邢红通过改良穿刺针,首创“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将传统穿刺60%的成功率提升至90%。2002年,她开设全国首家PICC护理门诊,后又创立“邢红临床静脉通路护理工作室”,每年为上万人次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导管维护服务。然而,化疗患者每周往返大医院维护导管的艰辛令她揪心。“患者身体虚弱,每一次奔波都可能加重病情。”为此,她牵头建立“标准化静脉导管护理社区示范基地”,从设施配备到操作流程全面推行同质化管理。如今,全国40余家社区基地已累计维护近5000例导管,实现了“家门口的优质护理”。

  对生命的敬畏,还推动邢红将护理的边界延伸到偏远地区。在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次义诊中,邢红为一名五岁肠结核患儿成功置入PICC导管,当药物通过这条“生命线”流入孩子体内时,那双原本黯淡的眼睛重新焕发光彩。“技术不应该只停留在大城市。”她当即决定在当地开展定点帮扶,推广PICC技术。如今,凉山多家医院已能独立完成置管操作,更多患者告别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20250512546a773065a74544b280114ee81b738e_XxjnzxC007006_20250512_CBMFN0A002.jpg

  邢红(左二)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七人民医院为当地患者进行PICC置管。新华社发

  39年,邢红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的当代内涵。她依然保持着护理一线的工作节奏。当被问及获奖感受时,这位总是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的护士坦言:“奖项属于所有为护理事业奋斗的人。我只希望,每一根导管都能成为患者的希望之桥,每一次护理都能传递生命的温度。”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